))
第二天,我还迷迷糊糊的,就听到屋外有了窸窸窣窣的响动。我知道,这是父亲起来了。
我父亲是村里的支书.自前几年被村民选上以后,就一直在这个位子上干着.他为公家的事情,总是表现得很积极。你看,今天还这么早,他又要出去,为将要建的村民公路,处理买水泥的事情.
照例他洗把脸之后,就拿起锄头,先到地里转了几圈。这是他长年在农业生产劳动中,形成的习惯。他首先要到庄稼田里看看,禾苗长到什么程度了;然后就到自家的柑橘园里,看橘子是不是长势喜人。等他这样转悠一圈之后回来,就会打道回府,处理村上的事情。
今天,他要我一起,陪他到镇上去,看修路的水泥来了没有.吃过一点昨天剩下的东西,父亲和我就上路了.我一路走着,心里颇不宁静。又在这条走过了千百遍的路上了,想不到自己走了出去,转了一大个圈,竟又回到了这块生养自己的土地上。在这一路上,我们首先穿过的是一片大的林场,林场上是清一色的松树林.因为松林稀稀落落的遮盖,巨大阳光的影子,在风的吹拂下,在我们面前闪来闪去.在树林里蹦跳着,从一棵树木跳跃到另一棵上的松鼠,戏耍着在你面前,不断带给你心灵的惊异.还有啄木鸟,它们笃笃笃的敲着腐朽的枝干,想捉住里面深藏很久了的虫子们。在这里,能使你看到一个新的未来:辛勤劳动,开心生活,仿佛就是命运的全部真谛.
一路向前,就到了年代久远的山田上。山田是经过好多辈人,辛勤劳动的结晶。我们的祖辈,曾经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无可比拟的物质财富,也成就了战天斗地的佳话。当我再次把它凝望,心里却不得不凉下半截来。齐腰深的茅草,几乎弥漫在所有的田坎上;一半以上的山田,已经长年不再开垦。那用来浇灌水源的水渠,早已经被泥土覆盖,失去了它原来的功用。即使那些被种下庄稼的山田,也是粗放型经营,或者是种下旱地的棉花,或者就种了黄豆,稀稀疏疏的寂寞在曾经繁忙的地方。
再跨过几个沟坎,就到了车路上.车路是比较通俗的讲法,在我们那儿的乡下,把车跑的土公路都这样叫着.在车路两旁,就是比较平整的田地,大而成块,丰腴而肥美,我们就称它为垄田.垄田基本上不需要水渠灌溉,它自己靠天就能很好的生长着.到了正当收割的季节,在这不算广袤的一片天地上,稀稀拉拉的,人们会从各处汇聚拢来,收割这一片片的金黄.过去的时候,收割的人们,各种年龄段的人都有;现在,在作活的这些人中,就只剩下了老人,妇女和儿童,几乎再也看不到一个青壮的影子.
这就是这一片土地正经历着的一些人和事.在山坡上,需水灌溉的许多旱田,几乎都被荒废了,因为再也找不到更多的青壮年,来耕耘这些地方;他们都匆忙的离开这里,被卷进了城市化的浪潮中.从很远的地方望去,在这些需水灌溉的田地上,仍能看到很深的杂草,高高的立在那里,还一直在心灵里疯长.已经好久,没有人再把那片田地,给怀想了;也许,我们的父辈们,还记得通往那里的路途;但等到了下一代呢?我想,它也许会逐渐被人遗忘,离开我们曾经有过的清晰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