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又过去了半个月,刘如意的伤已完全好了,在这期间刘盈除了经常让人送各种好吃好玩的,每天必抽一两个时辰给刘如意补课,两人的感情竟是比出事前更好了。
刘恒也来看过几次,陪着说一会儿才走,只是偶尔看刘如意的眼神不对,说不清是怜悯?后怕?同病相怜?碰到刘盈在,言语行为上更是小心,唯恐哪里做错了。
戚夫人受了惊吓,加上担心刘如意的伤势,在刘如意伤势好了她却病倒了,这一病竟整整病了二个月,按太医的话就是思虑过重。
所以在刘如意伤好后,他又每日去照顾戚夫人。
忽闻,王贵人与刘美人,丽美人一起游湖,王贵人失足落入湖中,被丽美人指出是刘美人推下去的,刘美人大怒,两人动了手脚,丽美人不慎撞到头,当场就撞死了,刘美人吓坏了,回到寝宫就一病不起,没两天就疯了;而落入水中的王贵人虽被宫人及时救起,却落了病根,卧床不起。
刘如意静默了,吕雉,好一个一箭三雕!本来还不敢肯定,如今已是百分之百肯定,自己被刺杀这件事是吕雉主谋的。或许她一开始的目标是母亲戚夫人,利用自己放出去的传言(她与审食其有染)反将了自己一局,不得不承认吕雉的心智与胆识非一般人可比。
幸好母亲这段时间因了病,不然只怕也又被吕雉算计了进去。
秋去冬来,刘邦那里也传来的好消息。
代地平定,陈豨一败涂地,逃往匈奴去了。刘邦留下大将军周勃防御陈豨,自己引诸军西归洛阳。在途中思量,代国与赵国合并不利于管理,仍又将两国分了开,并从自己的子弟中择立代王。诸侯王及将相等三十八人均说皇中子刘恒,贤智温良,可以立王,刘邦遂封刘恒为代王,使都晋阳。
刘恒得了令,便与母亲准备前往代国。
刘如意也趁机向留守京城的吕雉请命前往赵国。
吕雉又惊又喜,爽快地答应了刘如意的请命,令他与刘恒一同起启前往封地。
戚夫人不甘就这样离开,本想等着刘邦回来再有所图谋,可架不住刘如意软磨透逼,声势浩大的亲情战略,最终勉强同意先随刘如意去赵国看看。
得到这个答案,刘如意紧蹦着的心总算松了松。
为了张显自己的贤良,吕雉破开荒地要为刘如意与刘恒开个送别会,宴会办得隆重而盛大,朝廷百官几乎都请了。
戚夫人却不愿参加,在她看来这是吕雉借宴席向自己的炫耀胜利,便借口身子有恙没有出席宴会,刘如意也有些理解母亲的想法,倒也多没劝,戚夫人能答应离开已是不易,若宴会上再承受吕雉的明嘲暗讽委实难以接受。
吕雉很开心,整个人神采奕奕的,将一个贤良大度的大汉朝国母演绎得尽善尽美,谁又能预测到刘邦死后她是如何的歹毒、狠辣,甚至刘邦死后密不发丧,与审食其、其兄吕释之密谋将朝中众功臣尽数杀死,幸遇周候郦商子寄之父陈其利蔽,吕雉方放弃,不然这大汉朝也如秦朝过不了二世。
有时候知道历史的走向也是让人苦恼的事,譬如刘如意,尽了一切努力地想要改变历史,可事情的发展仍让你感到很无力。
虽然他成功得让母亲同意离开,可心里一点也不敢放松,生怕又出现什么变故,让一切前功尽弃。
刘如意虽一心想走,可殿内宴席的欢笑多少还是让他感到心堵,特别是吕雉得意的笑脸让人生厌,便借口出恭,站在树荫下透气。
“王子好心静,一个躲在这里偷闲?”
刘如意诧异地回头,毫不意外地看到一个熟悉的人——韩信。
高大的身躯配着宽大的青衫,在月光下少了几分盛气凌人,多了几分儒雅俊秀的书卷气质。
“候爷不也是一样吗?”刘如意轻轻勾了勾唇,得知这次遇刺韩信也算救了自己一命,不过他有没有目地,这个情他都领了。
小小的俊脸上流露出成人一般的表情,怎么看都有些违和感。不过韩信自认免疫力已经很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