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之禾要来,麦芽是提前知道的。
沈文清动作很快,决定回京之后,就开始安排沈之禾下乡的事,也提前给麦芽寄了信。
麦芽跟家里商量过之后,连沈之禾睡的床都准备好了,就摆在苏建民屋里。
苏育禾知道沈之禾跟麦芽家的关系,也乐的不用自己费心照顾这么个小‘知青’,自然没有不同意的。
当即道,“行,那我就不带他去知青宿舍了,以后他要是上工,也跟着你们家一起。家里粮食够吗?”
“够的。”
“行,那就这么说定——”
沈之禾突然开口,打断了苏育禾的话。
“抱歉,大队长叔,麦芽姐,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是,我还是去住知青宿舍吧,我一来就搞特殊,不好。”
苏育禾见他小小年纪,倒是挺独立,挺有主见,眼里露出些赞赏。
他道,“这不算搞特殊,你们下乡插队,今后就是苏家坪的人了,知青点只是咱队里给你们提供的一个落脚点,你们有别的选择,也是可以的。咱队里不少知青就是住在社员家里,跟社员搭伙的。”
麦芽也劝道,“是啊,没规定非要去知青点。知青点简陋,人又多,你要跟十几个知青一起吃饭,知青们搭伙都是轮流做饭,有的人不爱干净,做饭不洗手,有的不会做饭,烧出来都是糊的。而且一屋住好几个人,有的晚上下工回去不洗脚,有的睡觉打呼……”
麦芽最后总结,“住在知青点的那都是不得已,你没必要受那罪去。就住姐家吧!”
沈之禾的神色,随着麦芽的话越来越僵硬,最终到底放下了他的矜持,道,“那我给你出钱和粮票。”
麦芽笑,“沈伯伯早就给过了,你安心住下就行。”
如此,沈之禾就在苏家住下了。
睡的苏建民屋,床是原本给麦梓准备的床,只好让麦梓再多睡几天柴垛。
柴垛挺好,麦梓是无所谓的。
就是一直觉得十分不真实。
尤其看到苏建民帮沈之禾铺床,两个一大一小有说有笑,一起把床单抖平,被套枕套往起套……她更有种被雷劈到,有点裂开,有点慌的感觉。
书里的男主和反派,生死对头,以后要住一个屋?
她到现在也没想起来后面的剧情,不知道这俩人是为啥结的仇。
不过,男主的剧情都崩成这样了,兴许他们以后,也不一定会结仇?
麦梓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
苏建民对这个城里来的,突然要住在自己家的小子倒是没啥感觉。
看着挺稳重,不是村里那种咋咋呼呼爱吵闹的小子,跟他说话,一口一个建民哥,乖得跟个女娃娃似的,啧。
应该挺省事。这就行了。
一家子对这个城里来的半大孩子都挺欢迎的,觉得家里人气越来越旺,连苏建民的脸色都变好了……
其实是苏建民吃了好些天药了……
最近家里都是中药味,苏建民骗他们是麦梓在学中医,那些药都是她瞎煮的。
惹得家里一个劲儿夸麦梓能干,让她好好学,猪草也别割了,让苏建国下工以后去割。M.XζéwéN.℃ōΜ
麦梓倒也乐意替苏建民打掩护,只是依旧我行我素地打猪草就是了……
毕竟她的半夜养猪大业一直都没停,眼瞅着半个多月过去,猪都开始偷偷长膘了。
后院的菜园子也已经开始出菜了。
中午是沈之禾来家的第一顿,朱玉珍特意从菜园子里摘了两颗将将泛红的番茄,一把嫩豆角,做了一锅番茄豆角白面面条,出锅的时候再打两个鸡蛋。
除面条之外,还炒了一盘野菜炒腊肠。
算是对沈之禾的欢迎了。
在麦梓日复一日的盛赞下,苏桂英的厨艺是立竿见影地一天比一天更精湛。
沈之禾初尝农家饭,就是一阵惊艳,对自己下乡的生活,有了些许期待。
苏德良和朱玉珍很爱劝饭,一直说,“多吃点,多吃点。”
苏建国,苏建民还有麦梓都专心地埋头吸面,偶尔抬头的间隙,才会说一句,“好吃!太好吃了!妈/伯娘你的手艺真是越来越好了。”
很有一种烟火气。
麦芽则时刻等着要给他续碗。
沈之禾心里觉得暖洋洋的。
其实,他不是生性就稳重,主要还是因为这是在别人家,他现在寄人篱下。
出发前,父亲跟他说的那些话,让他心里沉甸甸的,他不知道家族未来的命运如何,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命运如何,整个人是很茫然的。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也十分忐忑。
好在,这个家里的人,都很友善。
“姐姐,这个哥哥以后要跟你们一起下地吗?”麦梓吃完一碗面条,摸着自己圆圆的肚皮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