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社会并没有插过队,他是李加李娟和尤铃带过来之后,才和田大嫂认识的。
至于于大哥,那就比较熟了。他是李娟的邻居,一个街道的,以前跟着到处跑的大哥。田大嫂很热情,杀了鸡,炒了鸡蛋,还去村部那面买了豆腐,找邻居买了一种一指多长的小河虾。
几个人吃饭,丁文东看着红焖小草虾,就问:“这种小河虾很多吗?”
田大嫂说:“河边水坑里,池塘里都有,用个扒网捞上来,开水一烫,变红就能卖,三五毛钱一斤,城里人都说有营养!”
丁文东看看于大哥,说:“你这里搞得不错啊!山清水秀的,养养猪养点鸡鸭,比陶渊明还逍遥自在!”
“毕竟是农村啊!看这破房子,什么时候能住上你那种小洋楼!”
丁文东看看刘社会,他就说:“于哥回去看望父母,特意过去看看你家房子。”
丁文东说:“于大哥这就见外了,到门口了还不进去坐坐?”
“不是!那时你不在家,不然肯定得进去看看的。”
“哦!其实你有这几十亩地,想没想过快点发财啊!南方城市郊区的菜农里面,使用新型材料种植反季节蔬菜的,凤毛麟角。一些外地运来的蔬菜,路途遥远损失太大,就造成价格上涨。所以,我来的目的就是想在这边搞个蔬菜园子。”
于正国说:“好是好!需要很多资金不说,这技术也没谁会啊!”
丁文东说:“这个好办!其实南边的平原丘陵更适合大面积种植,这不是娟姐推荐来找你吗?你就要当村支书了,带领百姓发展经济带头致富,总要有个计划对吧!”
“怎么搞?”
“这个很简单的!可以先试种,搞个两三两亩,十亩八亩地都行,一亩地的塑料温棚,成本大概需要五千块左右,北方冬天长,现在搞确实有点晚,还有闲地没有?要靠近水源。搞一亩地试试,大概冬春两季就能收回成本。这是一次投资有多年收益的项目。以后秋收后,再大面积推广。技术方面嘛!这是个新生事物,可以联系县里的农科所协助,我再给你找些栽培资料。现在离过年还有两三个月过年,等你拉着黄瓜青椒西红柿上市,估计就是个肉价钱了!”
老于看看媳妇,拍了下腿,说:“搞!先搞一块试试。”
几个人不吃饭了,就去河边地里看地形。于家河滩地位于白水河北岸,比较平坦,北边有山坡遮挡,避风向阳。靠河部分闲置了半边白地,那是准备年后种植春玉米的。
北方人种地,一年两季的不多,冬天低温会冻死冬小麦的。种了冬小麦的,也会在地头堆积很多玉米秸秆,遇到超低温霜冻就点火御寒。这当然是幼苗期使用了,大苗根系扎入深层土壤,抗寒能力就增强了。
看了一圈,丁文东说:“这块地好啊!咱只搞这一块?”
于大哥点点头,说:“这三亩地是我家的,先搞个样板看看吧!”
丁文东说:“好吧!这里靠着路,也不错,明天你把地翻犁一遍,我回去联系购买需要的物资,叫他们送过来。你再请人来帮忙安装。这个投资呢!包括化肥种子农药什么的,都算我的,管理方面只能靠你了!卖菜的事儿由你和刘社会找个人负责,菜市场那边联系些熟人,一下子就批发出去,咱就图个快,省事儿!哎!这河里不会断水吧?”
田大嫂笑着说:“河里是不会断水,就是上冻了,厚厚地结一层冰,下面也有水啊!”
“那就好!我叫他们搞个小水泵过来。”
临行前,丁文东对刘社会说:“这种小河虾,还有一种小泥鳅,想办法买一些冬天吃。玲子姐怀了双胞胎,这种高蛋白她很需要。另外,看有野兔没有,买一些回来。阿绣给他五百块钱,能买多少就多少吧!”
刘社会吓了一跳,说东子哥!一条兔子也就十来块钱,小鱼虾几毛钱一斤,五百块钱的?你准备当饭吃啊!
丁文东看他一眼,没有说话。
“好吧!我去办!”刘社会不再多嘴了。
丁文东看看于建国,说:“进了腊月,到时给我宰杀一头猪哈!收拾好,叫刘社会给带回去。”
回到家里,家里来了客人。老姨和表妹刘菜花来了,还带来一篮子鸡蛋,一个纸箱里装了四只母鸡,闷死了两只。菜花表妹拿着个搪瓷盆子,盖住死鸡狂敲盆子。
丁文东就笑起来,说:“表妹别敲了!扔了吧!”
小鸡幼苗,有时被老母鸡踩着了,一时背气假死,老太太就拿个葫芦瓢盖着,用这种梵音大悲法猛敲一阵,就有九成的把握复活它。
这老母鸡离开老家,脑瓜里的磁场紊乱,再加上纸箱气流不畅,闷死是必然的。
老姨也舍不得,说:“快下火车时才死的,天气冷,坏不了!能吃!”
阿绣也去闻闻,说没有臭味!腌一下晾干,能吃!
丁文东说:“我不管!要吃你们吃,我也不吃!”
老姨说:“就你主贵!你不吃我吃!这是祝家庄的表侄女吧!”
“是哩!二表姑来了,多住几天吧!我来做饭!”
老姨对东子说:“菜花她爷爷寻短见死了,家里正割稻子,忙的不得了,把他送出去,耽误几天,稻子垛在晒场上都焐了,不然也给你背点米来。”
梅奶奶耳朵特别灵光,最爱说些家长里短的琐事,立刻过来问:“谁上吊了?怎么回事?”
老姨和她说,我的公公瘫痪了,在床上躺了六年半,三个孩子小,端吃端喝,端屎端尿擦澡都是我来做,他也终于熬不起了,眼看恢复不了,干脆找个利索,自己爬起来吊在门闩上,我正在割稻子,中午回来做饭,一看已经僵硬了。
“可怜啊!老了可别病了!嘎嘣死了才痛快,躺了六年半,啧啧!也够难为你了!”
“唉!过去了!这下天可亮了!”
“家里喂猪了没有?你俩来了,姨夫他们怎么办?”
“喂了头猪,百十斤时病死了,家里就剩十来只鸡,你姨夫给那俩小鬼儿做饭,拉吧不死就行!东子外甥!我来是叫你给俺娘俩找个活干的!明年收麦子再回去。小林回家了,后悔不该回去,说你过年回家,叫你姥爷说说,年后还来!”
“来也不要他了!啥本事没有,屁事儿还多!一说看书就头疼,能有什么出息?阿绣想学习,他还阴阳怪气、冷嘲热讽的。菜花这么小,不在家好好上学,也来找活干吗?”
“初中上了三天两早上,就不去了!非要跟来看看。”
“你可以去面馆洗碗择菜,她这么小不行,肯定不能上班,哪里都不能使用童工,不然逮到要罚款的。还是回家上学吧!”
“回家也不上学了!看见书就头疼。”菜花脖子一梗,很倔强的说。
丁文东举手制止说:“别吵!我这里需要安静,我的脑袋还有伤没长好,一吵就晕,你在这闲住着也没问题,平时帮阿绣收拾屋子,学着做饭。注意,拿东西都要轻拿轻放,走路不能乱蹦。晚上你和阿绣睡,我的房间不准进去。老姨睡小林的床吧?”
梅奶奶说:“和我睡楼下吧!有个人说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