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如果有事就由孙大海负责、其次孙二海、第三胡杏花。分别由胡杏花、孙二海、孙大海带领自己的一排人。汪鹏大声示范:
“孙大海!”“到!”
“孙二海!”“到!”
“胡杏花!”“到!”
……
点名完毕,汪鹏坐在队伍提前搬来的木凳上。大家一起跪倒,齐声呼道:
“师父在上,请受徒儿一拜!”
结结实实的给汪鹏磕了三个响头。应该是大海提前带大家练习过。礼毕、汪鹏站起身来,双手抬起示意,孩子们重新站好。
“为师今日创立红武门,红色的红,武艺的武。”
汪鹏大声说道:
“我们将以红色为旗帜,强身健体,苦练本领。对内要团结友爱、守护亲人,保卫家园;对外要锄强扶弱、替天行道!”ωωω.ΧしεωēN.CoM
…………
汪鹏按照军训的节奏,先训练站姿走姿队列。毕竟是伶俐少年,没有预想中的困难。
虽然也有左右不分的笑话,但是孩子们都很认真,尤其是服从精神,要比现代的孩子强上十倍。一直练到巳时过半,差不多10点左右,
伙房的二嫂带着几个健妇,用毛驴拉着两辆木轮车,顺着山路来到寨里,一辆车上是几个热气腾腾的大木桶,和装满粗面馍馍、萝卜、大葱大酱的竹篮。
一辆车上装的是竹凳木桌和碗筷。这个是汪鹏昨天和二当家、孙管事商量好的。
孩子们在他这里学武训练,伙食由山寨统一安排。并且下午还会安排木工人手。
这处山坡平台上的简陋的小寨子,原有建筑除寨墙外全部推平,按照汪鹏要求重新建造教室及宿舍。
以后就拨给汪鹏专用。这也是山寨给汪鹏、无偿提供洞硝制作法的奖励。
汪鹏解散了队伍,大家一起动手,将桌椅板凳排好,虽然是简陋的矮桌旧凳,大家整齐的排成行,然后排队到嫂子们那里去领碗筷打麦粥,
粗面馍馍大葱萝卜大酱都均分在每一桌。汪鹏学着二当家一声,开哈,孩子们就埋头大吃起来。
虽然都是粗粮杂面,大家都吃的挺香。汪鹏到自己的桌旁,物品都分门别类的摆好。他看了一下大家带来的拜师礼。
大多是熏制风干的野货,应该是家长们留作过年的珍贵肉食。
盐不够,只能用熏制风干法保存。还有不少鸡蛋,估计是为农的家庭自己家养的鸡下的。也有自己家腌制的酸菜用竹筒装好,
汪鹏喊来孙家两兄弟和胡杏花,和他一桌吃饭。交代了下午的事情。一个是把野货全部让嫂子们带回伙房制作,下午吃饭时加餐。
鸡蛋明天早上安排煮熟,点名后每人分一个,吃完再训练。多的放在一起,给训练认真的徒弟做奖励。
几竹筒酸菜也在下午吃饭时平均分给每一桌。汪鹏和三个小头目边吃边交代。
下午他要去海边实地考察建造晒盐场的可行性,路线已经打听清楚,不用他们带路。又把队列口令,再次复述一遍,
饭后休息半个时辰后,由孙大海教大家练习杀敌十六式。如果明天上午,汪鹏没回来,就按照今天的流程继续。
上午队列,下午练拳。
三个徒弟也是新官上任,很是积极。
吃完饭,收拾好后,趁着大家休息,汪鹏又让孙二海找来白纸,把自己计划的教室和宿舍,画了草图。
毛笔用的很不习惯,歪歪扭扭的只有个大概的样子。
汪鹏把一些要求和大致尺寸告诉给孙二海,小二海又重新整整齐齐的画了一张,把关键地方都标上数据。
看到二弟子如此聪明,汪鹏也老怀大慰、其实就是字太丑,拿不出手。
汪鹏把自己的背包全部清空,反正尽快回来,多腾出点地方背物资回来。穿上防刺服,背上空包,把水壶灌满凉水。
和徒弟们打了个招呼,就出寨而去。
汪鹏一路顺着山谷往后山行去,路过工坊,还分别和铁匠头目刘大叔,木工头目王大叔打了招呼。
先和王大叔大概的讲了一下所需要的的房屋大小,和一些特殊要求。具体的让他找孙二海,就再三拜托加快速度。也看了木工的工具,暗暗的记在心中。
汪鹏重点是去了刘大叔的铁匠作坊,小型炼铁炉正在烈火熊熊的燃烧,据刘大叔介绍,这一炉铁专门用来浇筑大铁锅,二当家急用。
汪鹏知道是用来炼硝的。
在刘大叔带领下到专门制作铳管的工棚里,原来大明的铳管,和他之前在视频上看过的西方制作方法不一样。
西方是整体卷制,整体钻通,大明长铳管是分段卷制后再焊接后钻通,
你看的没错,是焊接。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说:
“凡锤鸟铳,先以铁挺一条大如箸者为冷骨,裹红铁锤成。先为三接,接口炽红,竭力撞合。
合以后以四棱钢锥如箸大者,透转其中,使极光净,则发药无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