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儁遭此大败,短时间内再也无法对王邻构成威胁。因此,打扫完战场之后,王邻便下令大军起程,退回穰县。
在王邻离开穰县这段时间里,彭脱一直打着王邻的旗号守在穰县城外,既不撤退,也不进攻。穰县城中的董卓,据城而守,也不敢出城野战。只是派人向雒阳朝廷告急求援。
就这样相安无事过了两天,两天之后,王邻着骑兵返回了穰县城外的黄巾大营。同时也带回了新野大败朱儁的消息。
董卓因此而紧张不已,严令加强戒备,以应对黄巾的进攻。但是,让董卓不解的是……王邻回到黄巾大营后的当天下午,就拔营起寨……退兵了!
董卓颇感困惑,问计于二女婿李儒:“王麻子是何用意?”
李儒沉思良久,才说道:“王麻子此人不简单啊,这次恐怕是要离开南阳了。”
“这又是为何?”董卓不解地问道。
“南阳地处南北要冲,四战之地。”李儒道:“王麻子若据此地,必遭朝廷重兵打击。他若是聪明,必会转战四方,统合各地零散黄巾以成合力,然后选择一处易守难攻的地区谋求发展,与朝廷分庭抗礼。”
“那贤婿觉得……咱们该当如何?”董卓又问道。
“恭喜岳父。”李儒阴笑一声,对董卓道:“这对岳父来说,是天大的好事!”
“胡扯!”董卓不满地说道:“本将打了败仗,不被朝廷降罪就是好的了,哪来什么天大的好事?”
“无妨无妨!”
李儒道:“当朝两大名将,皇甫嵩死于王麻子之手,朱儁在王麻子手上一败再败,丧师失地,窝在新野不敢动弹。独有岳父您,将王麻子赶得四处逃窜,还顺带为朝廷收复了宛城,其功甚大!”
“宛城?”董卓猛醒过来,大声下令道:“传令下去,全军出城,尾随王麻子的军队。待其离开宛城,咱们就立即入驻!”
“岳父英明!”
李儒道:“千万不能让朱儁先入宛城!”
董卓闻言大喜。
……
王邻再次来到宛城时,几乎已经是一座空城。
原先十几万黄巾聚于城中,现在仅剩留守的五千辅兵。以前数万因战争关闭城门而被强行堵在城内的居民,如今也绝大部分随着城门打开而四处逃散,但凡有亲友可以投靠的,没人愿意住在这火药桶一样的地方。
除此之外,还有原先那乱七八糟堆积如山的各类物资,如今也几乎被十万黄巾辅兵搬之一空。
走到城门口时,按“惯例”,王邻依旧大叫了三声“王麻子来了”。回应王邻的,不再是杀伐呐喊之声,而是城内数千将士齐声高呼:“大渠帅威武!”
然后,跟在王邻身后的凯旋而归的黄巾,尽皆大呼“王麻子来了”,而城内的守军则又是齐声高呼“大渠帅威武”。
很奇怪的,王邻这支黄巾军已经没人叫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了,而是不约而同地将口号改成了与王麻子有关的……“大渠帅威武”或“王麻子来了”。
似乎,能让这些苦哈哈们克服恐惧,并感觉到“战神附体”的,已不再是“黄天”,而是“王麻子”。
不仅黄巾将士如此,连王邻自己也“乐在其中”。虽然,这叫法确实有些不雅,但一群泥腿子,要那么“雅”干什么?
能叫得“接地气”,反而更让泥腿子们兴奋。
除此之外,王邻有意推动这种“口号”的目的,其实也是居心叵测……这是搞个人崇拜!想将自己推上神坛,取代那个装神弄鬼的大贤良师……张角!
这样搞下去,久而久之,自己麾下的黄巾们便会变成不知有张角,只知有……王麻子。
……
王邻进城之后,便找来留守的裴元绍问道:“最后一批辅兵营将士,是何时离开宛城的?”
“回禀大渠帅。”裴元绍恭敬地行礼道:“最后一批,是两天前离开的。”
心中默算了一下,以辅兵营的拖儿带女、扶老携幼的行“军”速度,现在恐怕连叶县都还没赶到。
还得……多为辅兵营的撤离争取些时间。
无奈之下,王邻只好下令道:“战兵营在宛城休整三天。”
话声刚落,就有负责斥候的周仓前来禀报道:“董卓的官军尾随而来,离此十五里扎营!”
王邻点了点头,这些早在意料之中。
不过,对董卓的到来,王邻已经不是很在意了。
因为,王邻此时的五万战兵,已经不再是乌合之众了,几番大战下来,已经开始有了一点精兵的样子了。
尤其是王邻所起草的《练兵操典》,在汉代的传统练兵方式中加强了“队列训练”,使军队的团队作战能力得到了大大的强化。
除此之外,被王邻强化了功能的“军法处”,在“铁血狠人”赵弘的主持下,时不时地将违纪的人抓来砍头示众,也大大震慑了所有的将士,使严明的纪律得以保障。
若只是从军队战力考虑,现在的战兵营如果与官军对上,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虽然仍是打不过,但若是兵力占优,以二打一,必可完胜官军。
因此,王邻并不担心尾随而来的董卓会弄出什么妖蛾子来。对于董卓军的到来,王邻决定不予理睬。
……
不过,王邻对董卓军不予理睬,可把贾诩急坏了。
贾诩一心想着要“立功减刑”!
想要“立功减刑”的贾诩找到王邻,对王邻道:“贾某有一策,对渠帅颇有益处,不知能否用于“减刑”?”
“当然可以!”王邻道:“只要对本渠帅有益,都可适用于减刑。”
“多谢渠帅。”贾诩又对王邻施了一礼,然后才开口说道:“渠帅可用宛城与董卓或者朱儁做一笔交易。换取渠帅想要的物资或者长远利益。”
王邻闻言,若有所悟……
……
再说那董卓,按李儒之计尾绝王邻来宛城,本是想在王邻离开之后接受宛城,再藉此向朝廷报功……自己在朱儁大败之后独抗“盖世悍匪”王麻子,打得王麻子“望风而逃”,成功收服军事重镇宛城,并逼得王麻子离开南阳郡。
报功的奏章早就写好了,但是,没想到王麻子进了宛城后,却赖着不走了。
攻城就不要想了,现在连野战都打不过王麻子,更不要说攻城了。
无奈之下,董卓只好离城十五里下寨,一边耐心等候,一边祈祷朱儁不要来争宛城。
这一等就是两天。
直到第二天晚上,宛城的城门才打开,不过却并没有军队出城,只是走出了一名身穿老百姓服饰的壮汉。
这壮汉出城之后,直接找到董卓派在宛城外的斥候,对斥候道:“那个谁……快带老子去见董胖子,俺家渠帅有话要跟董胖子说。”
斥候不敢怠慢,赶紧带着那壮汉去见董卓。
那壮汉见了董卓,倒还颇知礼数地行了个礼,才开口说道:“草民孙夏,受俺们渠帅所派,特来跟董将军说一件事。”
“那王麻子有何事?直说便是!”董卓傲慢地说道。
孙夏冷哼一声道:“俺们渠帅姓王名邻字隔壁!汝若再口出不逊,休怪夏某直呼汝为董胖子!”
“大胆!”董卓大怒,“刷”地一声拔出刀来搭在孙夏脖子上。
孙夏夷然不惧道:“孙某烂命一条,汝要杀便杀。不过,汝若要了孙某这条烂命,就休想率先进入宛城!”
“率先进入宛城?”
董卓心中一动,看了一眼李儒,见李儒点了点头,才收起刀来大笑道:“想不到你一介布衣草民,却还有几分胆量。说吧,那王渠帅叫你来,有何贵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