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立于帅旗下,心急如焚!
此时,谷地中的战局,黄巾已经占尽上风。官军虽然度过了最初的溃乱,并且结成了阵势,但毕竟是被一倍于己的黄巾战兵三面夹击!
士卒们已在边打边退,勉力支撑,伤亡很重。
督战队已经出动了……后退者杀!怯战者杀!喧哗者杀!回头者杀!!
但是,数个修长的的战阵,仍然被黄巾蚕食得如被狗啃过一般。
董卓是想要撤退的!
但是,这不是旷野,这是狭长的谷道。官军已被分割成数块,处于各自结阵御敌状态,此时若是撤退,那处于谷道深处的官军将士又能撤出几人?
所以,董卓只能勉力支撑,希望在手下悍将的带领下,慢慢地集小阵为大阵,将大部分被分割的官军连成一块,然后再徐徐而退。
……
这种想法是好的,战术也完全正确。
但是,王麻子殚精竭虑在此设伏,又岂能让董胖子轻易脱身而去?!
七千黄巾骑兵,将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
王邻带着骑兵从缓坡上疾冲而下,借地形之利,势若雷霆万钧!
在与董卓的军阵接触的一刹那,便将官军的锋线冲得七零八落,那情形,就如那如纸糊的堤岸遇上了惊涛骇浪一般!
典韦在前开路,熊大在右,何曼在右,将王邻紧紧护在中间!
比较奇怪的是,分明是骑兵冲阵,但冲在最前的典韦却并没有骑马,步战才是典韦的最强项!
两条大长腿迈开大步,轮得如同风车一般,手中双铁戟右劈右砸,专往人脑袋上招呼,人挡杀人,佛挡杀佛,魔挡杀魔,神挡……杀神!!
所过之处,官军脑袋开花者无数。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只因典韦从此过!
……
熊大是力量型武将,手中八十斤(相当于现在6斤)大斧左右狂劈,虽招术不精,但每一招使出,无不是势大力沉,无人能挡,那些汉军士卒以刀枪相挡,无不是刀枪断、人亦亡!
绰号截天夜叉的……何曼手中拿的是条巨大的粪叉!此人也是如熊大一般,招术不精,但力量惊人,但有招出,无人能抗,挡者辟易!
董卓手下头号悍将李傕前来阻挡,被典韦迎着厮杀,两人激斗二十余招,李傕不敌典韦怪力,被震得两臂发麻,仓促间破绽百出,被典韦一戟拍在背上,负伤而走。郭汜来战,亦为何曼所伤。
……
王邻被三人夹在中间,又有亲兵团团护卫,仅仅是捡到几只“小狗小猫”。三人带着骑兵狂飙突进,将董卓的中军搅得人仰马翻,溃不成军!
董卓大惊,李儒亦劝道:“此时当退,迟则晚矣!”
无奈之下,董卓只好下令且战且退。
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狡猾的王麻子在击溃了董卓的中军之后,仗着骑兵强大的机动力,绕了个弧线,堵在了董卓的退路上。
而且,王邻的这个“堵退路”,也是堵得高明得很!
王邻并没有将退路堵死,而是在中间留了一条大约二十米宽的道路供溃兵通过。这种做法,为什么说是高明得很呢?
因为,兵法有云: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
——如果堵死了敌军退路,敌军就会拼命,狗急跳墙,兔子急了也会咬人。
但是,给溃兵留一条窄窄的路,他们就会为了夺得生路而将武器挥向身边的同伴,就会自相残杀并发生……非常严重的“踩踏事故”。
除此之外,王邻手中的兵是骑兵,官军是步兵,若是衔尾而追,还怕这群步兵跑掉吗?
所以说,王麻子此招堪称高明之极,狠毒之极。
……
董卓也是无奈,只好在亲兵的护卫下从这条窄道上通过。
当董卓从王邻跟前通过时,王邻大声叫住了董卓:“董将军留步,且听我一言!”
董卓全身戒备,大声问道:“王麻子,汝有何话要说?!”
王邻道:“本将手中“神弩”,能杀皇甫嵩和牛辅,自然也能杀你。不过,本将敬你是条好汉,且放过尔等一回,望尔等……耗子尾汁!”
说罢,王邻下令收兵,让开大路放董卓离去。
如此行事,手下众将尽是不解,王邻也不解释,只是令众将按令行事,将被围的官军尽数放回,让他们去追随董卓逃命。
王邻这样做,自有一番不为人知的道理……没有董卓,天下乱不起来。天下不乱,那后续黄巾还玩个屁?
……
战场上一片狼藉,估计官军伤亡在万人以上,黄巾伤亡也是不少。
王邻没有时间打扫战场!
因为,贾诩的“两面三刀”之计,至今为止,才砍完第二刀……狂暴一刀。
而那第三刀,依旧还没有砍下去。
这第三刀,是压轴的最后一刀,也是“绝命一刀”!!
因此,在放跑了董卓之后,王邻立即将军队分成三部:
第一部,由裴元绍带两万步兵收拾打扫战场,在打扫完战场后回守黄巾大营。
第二部,由彭脱和周仓带领其余的三万步兵往北迎击朱儁。
第三部,七千骑兵剔除伤亡,剩下六千三百余人,由王邻亲自统领,快速北上,凭着强大的机动力,绕道攻向朱儁大军的后背!
此招狠辣无比,故称……绝命一刀!
……
……
再说那朱儁,心中也是有自己的“小九九”的。
兵不厌诈,能统帅一军的人,没有一个是“老实人”。
朱儁世之名将,自然不可能是老实人。
朱儁的想法与董卓一样,也是想做黄雀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因此,刚开始时,朱儁是按约定在与刘辟、龚都率领的黄巾辅兵“假打”的。可是,当斥候来报,说王邻已经与董卓开打了时,朱儁就觉得做鸟(黄雀)的时候到了!
于是,朱儁果断地变假打为真打。近两万精锐官军,打得刘辟的四万多辅兵节节败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