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是打出来的!
一场半岛战争,正面硬抗综合国力强逾百倍的“白头鹰”,打出了“大熊猫”与“白头鹰”之间至今数十年的和平。“白头鹰”及其盟军虽蠢蠢欲动,小动作不断,却至今再也不敢踏足“大熊猫”的领土。
同样,王邻的一场“两面三刀”之战,威震中原,朱儁战死,董卓南窜,孙坚落荒而逃,黄巾战神之名传遍大江南北,千村万户!
令朝廷恐慌,官军丧胆,惶惶然不敢言战。
使黄巾百姓拍手称快,敬若神明,乃至拖家带口,如雨骈集,千里来投!
最先来投的是泰山黄巾贼孙观。
历史上的孙观,一点都不简单!史载:孙观,字仲台,乃泰山寇之一,后来投降曹操,官至振威将军、青州刺史,爵封吕都亭侯。这是三国时期出身黄巾的悍将之一。
……
孙观带着数十名黄巾首领来拜见王邻时,王邻正在朱儁的营地接受朱儁留下的遗产。
准确地说,这是卜已的遗产,由朱儁接手后保留了不到十五天,便又交到了王邻的手中。
天下财富,并非有德者居之,而是胜利者居之。
依旧是密密麻麻的辎重车,依旧是堆积如山的物资。其实,对这些一车一车的黄金珠宝,以及堆积如山的粮草器械,王邻已经免疫了。
只有随便估算了一下,黄金珠宝约有三百多车,其它粮草器械若是全部装车,约有四千车左右。
王邻只是随便看了看,便吩咐彭脱加紧制作辎重车,以便全部打包带走,然后,王邻便走出了军营去接见来投者。
……
军营门口,数十名黄巾壮汉正在肃立等候。
王邻走上前去,让挡在前面的熊大退到一边,开口问道:“兄弟来自何方?欲找本将何事?”
“某乃泰山孙观,特率部曲前来相投大渠帅,望大渠帅收留!”
“孙观!”
听到孙观之名,王邻微愣了下,旋即朗声大笑道:“久仰仲台(孙观字仲台)大名。今日见之,果然是条好汉!”
随之,王邻又看向孙观身后数人,问道:“不知这几位兄弟尊姓大名?”
经孙观一一介绍,分别是尹礼、司马俱、吴敦、昌狶、孙康!
娘的,一窝泰山强盗,差不多全到了。只是不知道他们后来的老大臧霸现在何处。想到这里,王邻先是对众位安抚数句,便又接着问道:“孙将军可认识臧霸臧宣高。”
“何止是认识?”孙观大笑道:“此人乃是孙某挚友,现在就在孙某的山寨之中避祸。不知渠帅为何知道臧霸?”
王邻笑道:“臧宣高者,豪杰也,有勇有谋,为救父而劫槛,百人莫敌。若能入吾军中,必可为一方统帅。”
孙观闻言,对王邻道:“渠帅既然如此看好宣高,愿试为渠帅转告之。”
“固所愿也!”王邻笑道:“若得一见臧宣高,亦王某之幸也。”
说罢,王邻将孙观等人迎入帐内,为其饮酒接风。
吃饱喝足之后,王邻又亲自将孙观送出军营,让其回去带部曲来投。
……
此时,王邻所在的位置是梁国以北的东郡,东郡离泰山郡并没有多远,不过三天时间,孙观及泰山群贼首领们,便带着部曲赶回了东郡的黄巾大营。其人马竟有近三万之众!
而且,这三万人可不是普通的难民一样的黄巾军,其精壮汉子占了八成以上。这些人……很多都是杀人放火、打家劫舍的积年悍匪!
这对王邻来说,可是件“亦喜亦忧”的事情。
喜者……这些人中很多人都是好勇斗狠的悍兵苗子。
忧者……这是一群纪律败坏的强盗,要这些人不抢劫、不掳掠、不欺负良家妇女,无异于叫猫不要吃鱼,叫狗不要吃骨头,叫读者朋友不要泡美女……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丑话得先说在前头!
于是,王邻将孙观等二十几个大小头领叫到一起喝酒,酒过三巡之后,对他们说道:“今天这个酒,可以称做接风酒,也可以称做践行酒。”
吴敦不解地问道:“吾等诚心来投,大渠帅为何又口出“践行”二字”,莫非看不起我等的盗匪出身?”
王邻笑了笑,对吴敦道:“常言道:“英雄多在草莽中,仗义每多屠狗辈”,各位兄弟都是草莽中的英雄好汉,能来相投王某,王某自是求之不得。
不过,王某也得让各位兄弟明白,王某能打胜仗,多赖军规森严,军中立有十七禁令五十四斩,自成立军法处以来,因违军法而被砍头示众者……已愈千人,被处以棍刑者不计其数。因恐误了众位兄弟,故而先说明白。”
昌狶诧异地问道:“何谓十七禁令五十四斩。”
王邻喝了口酒,缓缓地说道:“十七禁令者,包括悖军、慢军、懈军、构军、轻军等等,具体的话……那个赵弘,你来念给大家听一下。”
军法官赵弘上前,开口念道:
旗举不起,旗按不伏,闻鼓不进,闻金不止,此谓悖军,犯者斩之。观寇不审,探贼不详,到不言到,多则言少,少则言多,此谓误军,犯者斩之……
……
待到赵弘念完之时,群贼皆沉默无言。
看其脸色,有皱眉深思者,有犹豫不决者,有面有难色者,有脸带不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