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姓汤的打的好主意!
一方面,欲与胡人合吞了王邻的黄巾之财;另一方面,又为朝廷除掉心腹大患,想藉此立功受赏;再一方面,还欲成为驱逐胡人的英雄!
罗匡和林查闻言,尽皆佩服不已!
……
不过,心思细密而又有些胆小的罗匡还是有些不放心,又犹豫着开口问道:“那……万一胡人灭不了王麻子,反为王麻子所败呢?”
“绝无可能!”
汤仁又是大手一挥,得意地说道:“汤某欲行此事,自然是早有安排。此次鲜卑人共出动骑兵八万,而王麻子可用之兵才三万多人。
原本王麻子的总兵力也是有八万多人的。但是滹沱河的三万人被吾儿汤锭带人在五台山小道上袭杀了信使,至今尚不知胡人入寇之事;彭脱的一万雁门守军被打残;再有一万多人分守在雁门郡的十三县中。王麻子真正能用的,也就原驻于阴馆的三万人。
原本这三万人守住阴馆也是可以的。不过,却被吾儿汤矫用“调虎离山之计”,对苍头岭上的彭脱围而不攻,诱使王麻子带兵前去救援。
你们想想,以王麻子步兵为主的两万多人,在外与柯比能和步度根的六万鲜卑骑兵相战,结局会如何?
更何况魁头单于破了这阴馆之后便可回师夹击王麻子。以八万骑兵夹击不到三万郡兵,王麻子焉能不败?
至于这阴馆城,仅有三千郡兵外加两千民壮,五千余人要分守四面城墙以抵挡魁头单于两万多人的猛攻。兵力已是捉襟见肘。
而我等三家的精锐家丁,便有一千三百余人,加上其它几家世家,已有一千五百余人,只要稍加运筹,这阴馆城焉能不破?”
汤仁侃侃而谈,一副智珠在握的模样。
俨然一代智者,运筹于帷幄之中而决胜于千里之外,天下局势,尽在股掌之间。
说得罗匡和林查连连赞叹,频频举酒相敬。
……
少顷,一条异常彪壮的大汉大步入内,观此人面相,与汤仁竟有几分相似。
此人,便是雁门郡中有数的猛土——汤仁的二儿子……汤守。
汤仁的三个儿子,老大汤矫善谋,老二汤守和老三汤锭则善战,尤其是这老二汤守,自出道以来,几乎从未遇到对手。
汤仁能成为雁门第一大家族,亦多赖这三个儿子之力。
汤守来到近前,向汤仁行了一礼道:“父亲,吾等何时动手?”
“城中情况如何?”汤仁开口问道:“当前的郡兵又是如何分配的?”
“回禀父亲。”汤守再次抱拳道:“鲜卑攻城甚急,城内守军已尽调至城墙之上,仅有三百余人守在太守府衙。”Xιèωèи.CoM
“如此甚好。”
汤仁点了点头,用一种考较的语气问道:“若你用兵,会如何安排?”
汤守道:“直攻南门,与胡人夹击郡兵,一举夺取城门即可。”
“愚蠢!”
汤仁开口斥道:“如此用兵,以硬碰硬,一场恶战,虽可破城,然家丁伤亡必大。”
“那么……”汤守摸了摸头,问道:“依父亲之意?”
汤仁瞪了汤守一眼,随后又用缓和的语气道:
“其一,用五十人四处放火,以乱城上郡兵之心。
其二,用五百人围攻府衙,拖着别驾程昱,使城中郡兵无人指挥,群龙无首。
其三,其余的近千人,则直攻南门,夺城门放胡人入城。”
众人闻言,又是一阵赞叹。
不得不说,这汤仁还真是个人才,各项安排精细周到,可圈可点。
汤守应诺而去,众人各就各位。
……
凌晨五更时分,攻城战依旧在继续。鲜卑人轮流攻城,郡兵也轮流守城。
将近一天一夜,鲜卑人已伤亡一千五百余人,汉军也伤亡了三四百余人。
就在此时,城中数处火起!
随后,太守府衙处传来喊杀之声!
再然后,在南城区,密密麻麻足有上千人,一边喊杀一边向城门方向冲去。
城内军民皆惊!
……
不过,城头的守军却并不看慌。
因为,城头上的军官早已得到通知,当城内乱声响起时,军官们立即向郡兵和民壮们交了底,让将士们只管谨守城墙,毋须担心城内。
军官不乱,军心遂安。
因此,城墙的守军毫不慌张,没有给鲜卑人任何可乘之机。
……
再说那太守府中的程昱,正打了个盹,便听亲兵来报,城中乱起,数百世家家丁攻打府衙。
“数百家丁而已。”
程昱冷笑一声,吩咐何曼道:“尽杀之,不留活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