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王麻子是想尝试着炼铁。
来自后世的刑警王麻子,高中学的是理科,虽没炼过铁,但对高炉炼铁的原理还是懂得的。
而且,作为山西人,要是完全不懂炼铁,那真的要被人笑话。
在山西,铁和煤的资源何其丰富?
后世鼎鼎大名的太原钢铁集团,那在山西可是家喻户晓。做为山西,王邻的亲人中就有不少是在钢铁厂工作。
而太钢集团最大的铁矿基地,就是在楼烦地区的尖山钢铁厂。
……
贾诩和程昱二人听了王邻的话,颇感诧异。
两人熟读古籍,也是知道并州产铁的,但是,其具体位置和详细情况却并不清楚。
“主公是说楼烦有铁矿?”程昱跟上来问道。
“是的。”
王邻边走边说道:“咱们雁门郡的铁矿非常丰富,雁门十三县中,几乎每县都是有铁矿的。但是,若从铁矿的储量、优劣、易开采等几方面综合考虑,最好采矿之地便在楼烦县的尖山地区。
据本将所了解,楼烦县自战国时期开始,就有炼铁的作坊。到现在,楼烦县的炼铁作坊已经颇有规模。”
经王邻这一提醒,程昱也想起来了:“程某记得,楼烦地区确有铁矿,其记载已有数百年之久。只是铁矿开采并不容易,主公想要在雁门郡中大力发展冶铁,恐怕不太现实。”
“无妨。”王邻笑道:“本将年幼时,曾听说过一种冶铁方法,较之常用的治铁方法,产量可增加十倍乃至数十倍,而且出炉生铁,亦坚如百炼钢。”
“此话当真?”贾、程二人同时惊呼出声!
如果是真的,这可是不得了的事情!
产量可增加十倍乃至数十倍,且出炉生铁坚如百炼钢!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对雁门郡将意味着从军队到民生的全面跨跃式进步!
钢铁的产能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军队的武器装备,影响到军队的战斗力以及战争潜力。不仅如此,也同样也影响到各个非战争领域。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使用铁制农具后的生产效率,绝对会远高于木制农具和铜制农具,而且,铁要比铜便宜很多。
假如能给雁门百姓提供大量的铁制农具,那雁门郡的粮食产量至少会比现在增加三成以上,不说可以实现精耕细作,单说那垦荒的效率,也是至少会增加一倍乃至数倍。
“自然是真的。”王邻笑道:“不过,本将也只是小时候听说过而已,并没有亲自尝试过。不过,此事对雁门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不管能不能成,本将都要亲自去尝试一下。本将离开之后,郡中各项事务,就先拜托给两位全权处理。如果有重要事情需要本将亲自做决定的,也可以让人快马送到楼烦来。”
贾、程二人也知道事关重大,不再磨叽。
随后,三人又在府衙中就一些细节问题略做讨论,王邻便叫上典韦,带上1000亲卫骑兵,向楼烦县疾驰而去。
……
一路晓行夜宿,两天之后,王邻来到楼烦。
由于来得突然,当王邻到达楼烦县衙之时,并无县令坐堂。
王邻皱了皱眉,正要发作,却见一个满身泥浆的“老农”正向县中疾步跑来。
那“老农”跑到衙门口时,却被典韦给拦着了。急得连忙拜伏在地,口中大叫:“下官郑浑,拜见讨寇将军!”
“郑浑?”
王邻觉得这名字好生熟悉,仔细想了一下,却没想起这是谁来。遂开口问道:“汝乃何人?为何自称下官?”
“郑某便是这楼烦县令。”
那人开口说道:“因是春耕之时,故而未在县衙,怠慢了将军,还请恕罪!”
真是好官啊!
是不是好官,一看这满身泥浆的衣服就知道了,这一身衣服和那沾满泥土的双手双脚可作不得假。xしēωēй.coΜ
想起某个时代的某些官员下乡,那都是前呼后拥,不仅穿得干干净净人模狗样,还有专人给打着巨大的伞,然后装模做样地秀几句千篇一律的问候,再千遍一律地抱起一个早就准备好的小女孩拍个照……
不说了!
总之,这便是王麻子两世为人见过的最好的县官。
不过,雁门十三县的县令,王邻身为太守,自然是都知道的。王邻记得……以前的楼烦太守好像是一个叫做庞春的老头,没想到竟然换成了郑浑。
遂上前扶起郑浑,开口问道:“不知郑兄弟是何时做了县令,本将怎么不知?”
郑浑道:“庞老县令身体欠安,已经致仕,下官担任县令不足一月,想是将军忙于征战,尚未查看郡府卷宗。”
“这倒是了。”王邻笑道:“本将来得匆忙,倒是并未查看新的卷宗。”
顿了一下,王邻又很有感慨地说道:“本将一路走来,但见楼烦民众安定祥和,人人脸上带笑,可见郑兄弟确是好官啊!不知……郑兄是何方人氏?”
“下官乃是陈留浚仪(今河南开封)人氏。”郑浑道。
“哦?既是陈留人氏,为何又是来了雁门?王邻诧异的问道。
“这就是拜将军所赐了。”郑浑咧了咧嘴,苦笑道:“下官乃是将军劫来的……浚仪郑家与东阿程家本是世交,下官与程别驾之子程武乃是知交好友。将军攻打东阿时,下官正在程家做客,也就被将军当成程家人劫来了。”
原来如此。
王邻仔细地看了看衣着朴素的郑浑,突然想起一个人来,遂开口问道:“汝可是取字“文公”,乃是名士郑泰之弟?”
“正是下官。”郑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