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浑的陪同下,王邻顺利地找到了尖山矿区,也就是后世有名的太钢集团的最大的铁矿石基地---尖山钢铁厂的所在地区。
到了矿区之后,王邻才发现所谓的“颇具规模”,其实,也就不过是二十几个大大小小的作坊而已。不过,在这古代,这应该也算是“颇具规模了了。
在参观了矿区之后,王邻发现最大的问题还是在采矿这个环节。
这个时代的采矿,由于没有爆破物资和机械设备,只能采用“胀裂法”露天开采。
所谓的“胀裂采矿法”,就是首先将矿山的地表泥土全部剥光,然后,用木材堆着烧,将矿石烧红,然后再浇上冷水利用热膨胀和冷收缩原理,使岩石开裂,再用铁钎一块一块地撬下来……
这种方法,不仅要耗用大量的人力,而且效率也是极其低下。难怪王邻在来楼烦之前,程昱曾说过要想大力发展冶铁不太现实。
不过,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决。
那就是用胡人战俘来采矿!
这次与鲜卑大战,共俘获鲜卑战俘三万五千人,这三万五千人至今还关在俘虏营里空耗粮食。王邻让人带信给程昱,先调三千人来开矿,其余的暂时先用于垦荒和修路。
待到三千俘虏过来之后,采矿环节应该也就不会成为瓶颈了。
然后就是冶炼所用的燃料问题。
冶铁的燃料,这个时代普遍用的是木炭,但王邻知道后世用的是焦炭。
其实,王邻也不知道为什么后世要用焦炭。
按照王邻还记得的半瓶子物理知识,好像木炭燃烧放出的热量,比焦炭还要多。但既然是成功的经验,王邻也就果断地决定用采用焦炭来做燃料。
焦炭的炼制原理与木炭的炼制其实是一样的,王邻是农村人,小时候曾经陪同父亲上山烧制木炭,其实就是建一座窑,把木柴堆在中间密闭起来,然后在封闭室外烧火,让封闭室里的木柴在高温下慢慢炭化。再封窑几天,待到开窑之后,木柴就碳化成了木炭。WwW.ΧLwEй.coΜ
这其实就是中学时学过的的干馏原理,简单得不要不要的。而且,干馏实验也是中学必做的,中学生不懂干馏原理,读的一般都是假中学。
要做焦炭,首先还得找到煤。
这个问题很简单。中国古代用煤,始于新石器时代,到西汉时,已经开始较为广泛地采用煤来做燃料取暖了。山西有“煤海”之称,要在附近找到煤并不难。
派出亲兵在本地人的带领下,找了两三天,就在离铁矿山仅隔二十余里的一座山上找到了煤。
接下来就是制焦了。挖出煤来,清洗干净,然后将煤装入炼焦炉的封闭炭化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通过两侧燃烧室加热干馏,经过一定时间,就形成焦炭。
然后就是最关键的冶炼阶段。
这个阶段并不顺利。
本来,王邻是山西本地人,对炼铁炼钢多少是有些熟悉的,对高炉炼铁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也是知道个七七八八的。
所谓的高炉炼钢,其工艺流程并不是很复杂,也就是用焦炭、铁矿石加入部分石灰石在高炉中煅烧,通过吹氧去碳,搅拌等辅助工艺,调节含碳量和温度炼出来的钢铁。
不过,道理是很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
由于只知道原理,王邻与郑浑带领工匠们忙活了两个多月,也只是练出了一些铁来。虽然,这炼出的铁的质量要比那些小作坊的铁好很多,但却远远还达不到“钢”的要求。
要炼出钢,还有很多细节的工艺需要改进才行。
对这个结果,王邻是很不满意的,不过,对这个结果不满意的,也就王邻一个人而已。其它所有的人,简真都是太满意了!郑浑和所有的工匠们却都震惊不已!
因为,这小高炉炼铁的效率是传统炼铁窖的数十倍,当前所建的五座小高炉每天能出一万多斤(汉斤)铁!
这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已经是“夺天地之造化”一般的存在了。就连贾诩和程昱等人接到消息之后,也都屁颠屁颠地跑到楼烦来观看,随之惊叹不已。
为了技术保密,在程昱的建议下,王邻在楼烦建了十几个……单独的坞堡,专门用来做高炉炼铁,又抽调了1000军队对冶炼环节进行封闭式军事化控制。同时将洗矿、炼焦、炼铁,石灰石煅烧、铸造、成品加工等多道工序分别置于不同的坞堡之中,使其机密性更有保障。
……
铁的产量有了保障之后,军队的换装也就提上了日程。
首先是重骑兵。
通过与黄忠等人讨论,王邻决定先挑选强壮的战马和战士,组建一千重骑兵。
然后就是轻骑兵。
轻骑兵必须保证相当好的机动能力,所以,轻骑兵通常只是身穿半身皮甲的。
但是,张辽提了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将一部分轻骑兵改装成狼骑兵。
狼骑兵,这是介于轻骑和重骑之间的兵种,既保留了轻骑的机动性,又增加了防护性。
具体来说,就是战马的头部系上一块薄铁片,以防战马头部受伤。然后骑士采用半身“皮铁混搭”的铠甲,即:在皮甲的关键位置镶上铁片以增加防护能力。
由于张辽出身雁门边塞地区,对于骑兵作战的认识要远高于王邻麾下的其它将领,王邻决定再次提拔张辽,给予其都尉之职,让其统领新组建的两千并州狼骑。
除此之外,半身铁甲步兵以及全身铁甲的重步兵,也在王邻的计划中,只是因为近期的目标是对抗草原胡人,所以才优先考虑骑兵的换装。
……
忙忙碌碌的一晃三个月过去,到了农历四月份时,终于等到了朝廷的圣旨。
这次朝廷倒是很慷慨,圣旨上用了很多的褒奖之词,还给王邻封了个柳里侯。
虽然,王邻也不知道这“柳里”是在哪个村子里,但这也算是封侯了,由此可见,朝廷在短期内,对王邻采取的,还是安抚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