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邻带着三千人马悄悄离开之后,臧霸便从军中找了个与王邻身材长相略有几分相似的军卒,用做王邻的替身,并让此替身平时少说话少露面,因此,便是在汉军中,除了少数将官和贴身亲兵之外,也很少有人知道事情的真相。
随后,臧霸又开始减慢行军速度,每天只往西行二十余里。
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让麾下将士和战马将养体力。
而将养体力,则是为了接下来的逃命。
没错,是逃命而非拼命。这是贾诩对臧霸说的话,臧霸听后,虽然脸有不豫之色,但还是乖乖地按贾诩的建议去执行。因为,此时的臧霸,也意识到了处境之险。
果然,仅仅过了三天,便有斥候来报:“禀报将军,南边五十里,出现了一支一万五千余人的鲜卑骑兵,观其帅旗,乃是柯比能。”
鲜卑人迂回到了南边!
这是为了堵住汉军回家的路。
臧霸抬头看向贾诩,贾诩苦笑一声道:“如贾某所料不差,在东边,也必有一支鲜卑大军迫近而来。”
果然,话音未落,外面马蹄声起,又有斥候骑马直冲中军大帐之外,大声禀报道:“报将军,东面三十里,一直一万五千余人的鲜卑骑兵正急行而来,现其帅旗,乃是柯比能。”
“怎么都是柯比能?”臧霸诧异地问道。
斥候道:“鲜卑人放出大量斥候遮蔽战场,吾等无法靠得太近,只能观其帅旗判断。”
臧霸点了点头,喝令再探。
看了看骑马远去的斥候,臧霸转身对贾诩道:“东面和南边各有一万五千鲜卑军,以我军的实力,对付其中一支,尚可一战。但是,一旦被其纠缠住,就可能被敌军夹击。所以……若是吾军继续向西如何?”
“不可。”贾诩道:“按贾某判断,柯比能用来对付我军的兵力,当在六万以上。现在南边和东边加起来,也才三万人马,也就是说柯比能至少还有三万人马尚未现身,也许西边……”
话尚未说完,又有快马来报:“西边发现一支五千人的鲜卑军,主帅旗帜乃是柯比能!”
“又是柯比能?!”
臧霸心中暗惊,问贾诩道:“依军师看,柯比能是在南边、东边、还是西边?”
“你问某,某又问谁去?
贾诩看了一眼有些不安的臧霸,苦笑一声道:“看来……这次咱们是遇到对手了啊,这一手“惑敌之策”,真真假假,让人难辨真伪。若是寻常统军之人,恐怕早已乱了方寸。”
臧霸脸上一红,叹道:“若非军师提醒,臧某倒真是有些心绪不宁了。”xしēωēй.coΜ
顿了一下,臧霸又道:“西边才五千鲜卑军,现在三个方向的敌军加在一起也才三万五千人,这不足军师所判断的六万人,莫非军师判断有误?”
贾诩转身看向北方,眉头紧皱,一脸的凝重。
在那里,约莫六七十里远的地方,是横亘的大山脉,那条山脉,便是大青山(后世也叫大青山)!
大青山是阴山山系的一个分支,阴山山系很大,位于后世内蒙古中部,东西走向,包括狼山、乌拉山、色尔腾山、大青山等。
而此时贾诩所在的位置,正是位于五原(包头)东部,因此,北边的大山正好是大青山。
大青山地势险峻,谷峰错落,地形极其复杂。
看到贾诩的表情,臧霸心中也似乎猜到了贾诩的想法,轻声问道:“莫非柯比能的主力臧在北方山谷之间。
“没错!”贾诩满脸凝重地说道:“柯比能的主力大军就在北边等着我们。他早已为我军算好了,现在我军东、南、西三面皆敌,唯有北上于谷峰间与敌周旋,才是唯一的生路。
所以,柯比能必在北边部署重兵,只等我军北上,便四面合围,陷吾军于万劫不复之地!”
“那……我军如何应对?”臧霸问道。
“立即拔营,向北!”贾诩断然道。
“为何?”臧霸大惊:“这不是正中柯比能的圈套吗?”
“置之死地而后生!”贾诩道:“敌军隐在暗处,对我军步步紧逼,慢慢收紧口袋,那才是最可怕的。
与其等着敌军慢慢炮制,还不如将他引出来,将所有的兵力都摆放在明面上,与之从容过招,就算是……”
“就算是如何?”
“就算是死,也死个明白!”贾诩道。
“呃……”臧霸抽了口气,大笑道:“军师言之有理,今天,总算是见识到了军师的勇敢,让吾等看到了一个……不怕死的军师,哈哈哈……”
说罢,臧霸不再犹豫,下令全军上马,浩浩荡荡向北疾行。
浩浩荡荡?
没错,一万汉军,却有三万多匹战马,足够当得起浩浩荡荡这四个字。至于这些战马如何来的,自然是这段时间抢来的。
屠灭数十部落,凡是鲜卑人一律杀光,牛羊在满足军队需求外,全部送给解救的汉人奴隶,让这些奴隶带回汉境。
唯有这战马,只要能跑得动的,一律带在军中,纵然是不能骑乘,只要跑得动,那也是移动的军粮。
一人三马,速度极快!
这一着,大出鲜卑人意料之外!
等到东、南、西三面敌军反应过来时,汉军已经往北行了二十余里!
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汉军这一突然出兵狂飚,引得鲜卑全都摸不清汉军的真实意图,全都急急向汉军赶来,就连隐藏在山谷中的柯比能,也慌忙带兵迎了出来,如此一来,鲜卑军全都摆在了明面之上。
而由于汉军的这一突然举动,战场形势也发生了微小的改变:在之前,汉军处于鲜卑军四面包围的正中间,而现在这一猝然狂飚,鲜卑军构成的包围圈变成了一支军在北,另外三支在南……分别是东南,正南和西南。
这对汉军的逃命是非常有利的!
在往北狂奔了约三十里时,贾诩气喘吁吁地叫住臧霸:“让大军转头向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