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王府内。
灯火通明。
范蠡在晚间时,与成玄英两人赶回了谌王府。
今日的晚宴,才是谌王府真正意义上的大团圆。
李安之举起酒盏,看着周边人的脸庞,脸上流露出一丝笑意道:“算下来,我回长安也有些时日了。”
“但是自我回到长安后,咱谌王府的人却一直都没真正的团聚过。”
“今日也算是第一次团聚,我先干为敬。”
说罢,李安之便扬起头,将酒盏中的酒水一饮而尽。
众人也是纷纷端起酒。
妮妮捧着肥宅快乐水,也有样学样地咕嘟咕嘟地喝光,然后打了个饱嗝。
看着眼前其乐融融的景象,李安之倒有种微醺的感觉。
酒不醉人,气氛醉人。
推杯换盏,谈天说地。
在深夜时分,这团圆宴才算结束。
李夏瑶早早地就睡了,苏小扇也因着忙碌了一天,有些困意,伴着李夏瑶在自己的厢房里睡了。
深夜里,李安之看着仍旧兴高采烈的妮妮,手掌突然触碰到了纸张,心思微动。
他抬起手,缓缓招了招手道:“妮妮,大哥哥问你些事情。”
妮妮不明所以,但还是乖乖地来到李安之近前,坐下。
李安之摸出纸张,缓缓摊开,看着纸张上的诗句,轻声念道。
“秋风吹雨过重阳,衰草寒云满路霜。”
“异客又惊新岁换,朱弦无语觉心伤。”
念过后,李安之面色柔和,询问道:“妮妮,这是你写的诗吗?”
妮妮小脸泛红,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道:“妮妮没有大哥哥的诗好。”
李安之却是摇了摇头道:“这首诗,妮妮写的很好。”
“但是大哥哥有一点不太懂,就是妮妮你这么会写出这首诗的呢?”
这首诗里满是游子思念家乡的情绪,根本就不是妮妮这个年龄该写出来的诗。
妮妮解释道:“就是在前些日子,妮妮看到窗外的树叶都落了下来,就感觉很荒凉。”
“所以就写出了这首诗。”
“其实也不是妮妮自己写出来的啦,是妮妮看了好多好多的诗句,模仿这些诗写出来的。”
听闻此言,李安之这才大概有些懂了。
妮妮才不过六岁,过了年也就七岁而已。
一个六七岁的稚童,能有什么千丝万缕的忧愁。
更何况是这种背井离乡的愁苦,大抵是模仿其他诗句而写的。
“大哥哥,妮妮不该写这种诗句吗?”妮妮似乎是看出李安之的心思,脸上的笑意渐渐消失,小心翼翼地扯了扯李安之的衣摆,询问道。
李安之猛地回过神来,连忙摇头道:“不是,大哥哥不是这个意思,妮妮这首诗写得很好。”
“大哥哥明日就叫人装裱起来,挂在书房里。”
听到李安之的话,妮妮也是笑眯起大眼睛,就好像月牙般,灵韵都满溢了出来。
李安之伸出手摸了摸妮妮的小脑袋,深深吐了口气道:“妮妮,大哥哥听说,你经常秉烛夜读到深夜,这事是真的吗?”
妮妮用力点了点头道:“嗯!大哥哥让妮妮去书院读书,妮妮绝对不能给大哥哥丢人。”
“妮妮要在考试里,当第一名!”
此言一出,端是叫李安之愣住了。
他创办白露书院的初衷,并非是为了让学生之间争谁是第一。
而是为了叫他们读书识字,能够有自己的思想。
但现在的妮妮,显然是陷入了一种死读书的状态。
这一点,从这首诗上便能看出来。
李安之笑了笑,而后将纸张收起来,轻声道:“妮妮,你觉得大哥哥为什么要送你去书院读书呢?”
妮妮晃荡着小脑袋,说道:“是因为大哥哥希望妮妮成为大姐姐那样有才华的人!”
李安之轻笑着摇了摇头道:“不全是的,当然大哥哥也是希望妮妮能有文化的。”
妮妮搞不懂了,她满眼疑惑道:“那到底是什么呢?妮妮不懂。”
李安之深呼吸了口气,他看着妮妮眼睛下面已经隐约有了黑眼圈的预兆,柔声问道:“妮妮,你晚上读书的时候,会犯困吗?”
“还是真的就一读起来,就忘了睡觉呢?”
妮妮嘟起小嘴,想了又想,小小的眉毛蹙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