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住,什么人,敢闯郡守府,”
“烦请通报郡守陈义云大人,好友郭友仁前来拜访!”
“原来是郭老爷,稍等,小的这就去禀告。”
片刻。
“友仁兄,快随义云进府。”
“来人,沏茶。”
“此乃友仁外甥张文,知义云兄为官清廉,高风亮节,特来拜见。”
“子文拜见郡守大人。”
郡守陈华看向张文。
心惊。
“此人威武不凡,一表人才,贵人相面,将来必定前途不可限量。”
“子文现居何身份。”
“白身。”
“友仁兄,你这外甥非平常人也,如入仕途,将来必定封侯拜相。”
“子文不知愿入仕为官否。”
“子文正有此意,烦请郡守大人指点迷津。”
张文心想,自己来到三国运气如此顺畅,十几员大将已得,正愁如何入仕,想不到竟有此缘,这郡守陈华也算是我贵人。
“友仁兄,义云本打算明年辞官后去颍川,看来不用等明年了,哈哈……。”
“义云兄此何意。”
“义云本就看淡官场,不想为官,今日相中友仁外甥张子文,子文若出仕为官,将来必定不凡,前途不可限量。吾欲提前辞官,向朝廷推荐张子文为中山郡守。”
“这如何使得,如此好意,就怕子文难当重任,辜负义云兄一片苦心。”
“友仁兄多虑了,义云阅人无数,观子文非一郡之才,日前途不可限量。”
“子文,吾明日便向朝廷举荐你为中山郡守,但京城之事还得汝打点一二。”
“子文多谢太守大人,他日有所成就,必报答大人今日提携之恩。”
张文同舅父在郡守府用过午膳返回府中。
次日安排张东备黄金一万,“常山大曲”百瓶,及其他礼品若干。往京城洛阳。
两日后,张文舅父辞别郡守陈华,带郭嘉回颍川。
两月后,一天,张文张绣张任正在切磋武艺,张绣张任两人经张文指点,武艺更加精湛。
“报大公子,东叔回来了,门口还有两百官兵,为首的是一个鸭子嘴的小黄门。”
张文喜出望外,赶紧招呼张绣张任二人出府。
“张文接旨。”
“草民张文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有原郡守陈华举荐,张文文采武略,可勘大用,…………现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封张文中山郡守,即刻上任,钦此!”
“草民接旨,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怎么,张郡守还称草民乎。”
“下官请问上差,如何称呼。”
“咱家李丰,现为张公公门下。”
“李公公府中请,”
“张郡守客气了,咱家还有要事,还得去原郡守陈华处宣旨,就不进府了。”
“李公公繁忙,下官就不强留了,下官略备了些薄礼,还请笑纳。”
管家张旺端上一盘黄金。
太监李丰一看,两千金。
“一千金李公公笑纳,一千金代为呈给张公公。”
“张郡守客气,日后有用咱家,知会一声。”
“倒是麻烦李公公了。”
其余两百御林军也拿了赏赐。随同李丰离去。
“恭喜主公。封中山郡守。”
“佑维,公义,东叔做好准备,明日赴任。”
“报大公子,老爷回来了,就在门外。”
张文正准备出门迎接。
只见一人身高八尺开外,慈祥面善中年人进来。
“父亲大人在上,孩儿有礼了。”
“你是文儿,都这么高,这么俊朗了,文儿出去快4年了,为父都认不出了,哈哈…文儿快快起来,让为父好好看看。”
“佑维,公义见过伯父大人。”
“父亲,此二人是乃孩儿大师兄二师兄。”
“二位免礼。”
“老爷,你回来了。”
“父亲回来了”
“回来了,夫人可好!家中可好!”
“父亲心里只有母亲,都忘记女儿了。哼…”
张芸张玲一副生气的嘴脸。
“是不是你大哥回来,又调皮了,哈哈…女儿你们都长大了,特别是芸儿,都大姑娘了,再过一两年可以嫁人咯,女大不中留啊!”
“女儿才不嫁呢,女儿要在父亲母亲身边,伺候你二老。”
张芸撒娇卖萌依偎着父亲。
“父亲,你猜猜今日有什么喜事,不知道女儿告诉你。”
“难道我大女儿有意中人,看中了哪家公子,为父替你做主。”
“才不是呢,今日是双喜临门。”
“何为双喜临门。”
“父亲出门这么久,回来是一喜,大哥今日受封中山郡守是二喜,父亲你觉得是不是双喜临门。”
张世平惊喜的看看张文,强忍激动泪水。
“谢祖宗庇佑,我张家几代经商,未有出仕之人,文儿你出息了,为张家长脸了。”
“是父亲从小教导有方,育养之恩,孩儿铭记于心。”
“管家,快准备宴席,为文儿庆贺。”
宴席过后张世平父子夜谈。
“文儿,朝廷委任你为郡守,以后打算如何。”
“父亲,现今朝政动荡不安,外戚干政,宦官专权,民不聊生,如不出意外,明年将发生黄巾起义,那时必是汉室衰微,英雄辈出乱起之时,孩儿欲救民于水火,还百姓一个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