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等人回到中山郡,已是18年年底,离自己大婚还有半个月,张世平府,苏双府已是喜气洋洋,正忙碌准备张文及苏婷的大婚。
由于张文之前已通知父亲张世平及岳丈苏双,因明年三月会发生黄巾暴乱,大婚之日不邀请远方亲朋好友,只邀请本郡的亲朋好友,一切从简。
然张世平觉得毕竟是长子大婚,不能太简单,所以方方面面还是办的比较隆重,只是听从张文建议,没有邀请本郡以外的亲朋好友,几乎在本郡的亲朋好友都邀请了,足有五六百人。
苏双夫妇共育两女一子,长女苏婷,次女苏琴,今年十四岁,也是闭月羞花,婷婷玉立,长子苏华,今年十二岁,颇有才华,自己的长女大婚,本就与自己至交好友成为亲家,女婿又是本郡郡守,“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也算是攀上高枝,扬眉吐气。
也和张世平一样,邀请了中山郡所有的亲朋好友,也有三百余人,外地的也没有邀请。
张府在郡守府右边,大约几百米,苏府在郡守府左边,也是大约几百米。张文考虑黄巾乱起将至,父母健在,苏婷嫁入张府又有自己两个妹妹陪伴,不会孤独,所以就安排在张府成亲。
因距黄巾乱起时日无多,张文整天待在郡守府处理大事。
此时张文已经是谋士武将如云。
文有戏忠,荀谌,辛评,陈群,简雍,李达。
武有张绣,张任,张东,关羽,张飞,张辽,张郃,徐晃,程普,韩当,张南。
山寨中有辛毗,颜良,文丑,高顺,高览,周仓,廖化,裴元绍,杜袭,朱灵,路昭,张继,焦触。
山寨防御,颜良文丑按张文部署,有条不紊的进行中,这次大婚也没有让山寨武将前来。
目前山寨人口约三十多万,正规兵力已达三万之众,其余还有近五万民兵队。
颜良大刀猛虎铁骑队二千人。
文丑长矛恶狼铁骑队二千人。
高览轻骑队三千人。
高顺陷阵营一千人。
朱灵弓箭队三千人。
周仓一队三千人。
廖化二队三千人。
张继,杜袭,路昭防御队各三千人。
裴元绍巡逻队三千人。
焦触斥候队一千。
目前中山郡人口约一百多万,各县用于防御兵马一万三千人。战事兵马为一万七千人。
张绣程普中山铁骑营三千。
张任韩当中山轻骑营三千。
关羽中山一营五千。
徐晃中山二营五千。
张东护卫营一千。
同时令张飞张郃各征五千兵马组建中山三营和四营,目前不属于中山郡军籍。
其中不在中山军籍的,有张辽三千中山长枪铁骑营,还有预备的三万兵马。
“军师,黄巾贼寇已有所行动,前些时日招降的四千余黄巾,本是在幽州涿郡地界活动,不知怎么到了我中山郡,涿郡附近应该有黄巾贼寇老巢。只是那边属于幽州,不好越界剿匪。你看是否需要上报朝廷,奏明陛下,呈禀此事,让朝廷早做打算。”
“主公,朝廷有外戚专政,宦官专权,就怕我等奏折无法上达天听,陛下无法知道此事,反而不美,遭奸人诬陷,对主公不利,主公推算黄巾乱起是明年何时?”
“如所料不差,黄巾乱起应该是明年三月。”
“中山郡离京都洛阳八百余里,如上奏折需一月有余,不如一月中旬再上奏折,正好是三月,那时则有功于社稷。”
“仲治,友若汝二人如何?”
“主公,军师之言甚是,按此行事,需要早做准备,荀谌赞同。”
“军师之言甚是,辛评赞同,主公应传令各县加强戒备,盘查各县进出可疑人等。如有必要,及时拘拿,不能让黄巾贼寇有可乘之机,祸乱我中山百姓。”xしēωēй.coΜ
“长文,宪和,仪成以为如何?”
“我等赞同军师之言。”
“众将如何,”
“主公,军师之言,张任赞同,我等各营也需加强训练。”
“主公,军师之言甚是,关羽赞同,然各县常备兵力才一千,如有贼寇攻城,恐难坚守。”
“佑维,文远,公明,翼德,儁乂,德谋,义公,以为如何?”
“我等无异议,俺等无异议。”
“好,就依军师之言,汝等之言甚是。”
“令各县征召民夫一万,需年轻强壮有力,协助各县治理,同时加强军事训练。并给予粮饷。张绣三千铁骑营负责接应三县,关羽一营负责接应三县,张任三千轻骑负责接应三县,徐晃二营负责接应三县。郡所卢奴就由张辽负责接应,张飞张郃三营四营加紧训练。”
众人齐声“谨遵主公令。”
次日郡守府。
“报,主公,上蔡令甄逸拜访。”
“甄逸…有请。”
“是,主公。”
甄逸,年方二十六岁,中山无极县人,现任上蔡令,是东汉太保甄邯的后代,家中世袭二千石俸禄的官职。
甄氏家族也是家道殷富,满门显贵,与河内的司马等成为名闻天下的望族。
妻子张氏常山人。
甄逸长子甄豫,早夭。
次子甄俨,八岁。
三子甄尧,七岁。
长女甄姜,五岁。
次女甄脱,四岁。
三女甄道,二岁。
四女甄荣一岁。
“甄逸拜见主公。”
“请起,不知甄逸此来所谓何事。”
“听闻主公大婚,特来道贺!”
“甄兄近来可好。”
“托主公鸿福,甄逸很好。”
“甄兄治理的上蔡很是不错,在百姓口碑中极好,无极县令何方欲告老还乡,子文有意让甄兄接任,此事子文会上奏朝廷。”
“多谢主公再造之恩,甄逸誓死追随主公,效犬马之劳。”
“好,甄兄明日即可上任,还有即日乃子文大婚,记得来喝杯喜酒。”
“甄逸定来。”
张文知甄逸家大业大,财富不可小觑,将来大业也需甄逸辅助,而甄逸此来,也是为表忠心,故令其任无极县令。也算是投其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