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同谋士武将正在镇国大将军商议之时。
典韦进府“大哥,冀州刺史王芬命人前来,要面见大哥,就在府外。”
“主公,不知刺史王芬派人前来所谓何事?”
“志才,依嘉看来,并无好事,不过,主公,毕竟是刺史派人前来,见见便知。”
“嗯,奉孝言之有理。”
“恶来,命其人进府。”
一人文士打扮,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大摇大摆的走了进来。
“何人乃中山郡守张文?”
张飞豹眼圆睁,大喝“汝乃何人,口气如此之大,甚是无礼,敢如此询问俺大哥,找死。”
说完就要挥起拳头揍此人。
“七弟,不得无礼。”
此时文士早已吓得腿脚发软,跌坐于地。
“吾便是中山郡守张子文,汝乃何人。”
文士爬起,强装镇定“我乃冀州王刺史大人身边的文吏,王才,王伯当。
奉刺史大人之命,面交一封书信与张郡守。”说完掏出一封书信。
张飞接过书信“哼”了一声。王才吓得赶紧低下头。
张文接过书信一看,心惊,脸色突变“天象显示不利于宦官,黄门、常侍,吾愿意为天下人驱除祸害。
请张郡守前来邺郡,共商大计,谋划废除当今天子,欲立合肥侯为帝之事。”
郭嘉等人见张文脸色苍白,随即问道“主公。”
张文看了看郭嘉,转而言道“王文吏,此时代吾等商议,汝先下去。”
说完便命典韦带王才去驿馆休息。
王才走时回头言道“请张郡守尽快回复,刺史大人之命不可违背。”说完便大步离开。
“呀呀呸,大哥这厮甚是无礼,俺去宰了他。”
“七弟,何必与此等小人计较。”
戏忠感觉此时蹊跷“主公,王刺史信中何事?”
“志才,奉孝汝等看看便知。”
戏忠接过书信一看,大惊“王芬此人大逆不道,尽敢如此?”
众谋士接过书信,尽皆气愤填膺。
“各位军师,此事当如何?是否需要上奏朝廷知晓。”
荀攸言道“主公,此书信并未言明乃王芬所书,如上奏朝廷,恐为不妥,反受牵连。”
张文此时才想起,书信之中,并未言明何人所书,自己不够谨慎。
荀谌出言“公达所言甚是,凭此书不足以取信,反而扣上诬告之罪。”
沮授言道“看来王芬身边有高人指点,如主公去了邺郡,此事则实,不去,此事虚无,真真假假。”
田丰附和“主公,邺郡万万不可前往,如书信中属实,主公就有同谋之罪。”
“主公,嘉有一计。”
戏忠急忙问道“奉孝何计?”
“奉孝可试言之。”
“主公,可回复王芬,这废立皇帝的事,是天下间最不祥的。
古代人有权衡成败、计较轻重然后施行的,只有伊尹和霍光。
伊尹是心怀至忠的诚意,又据有宰相的权势,位列百官之上,所以废立皇帝,才会计划得成,完成废立。
等到了霍光,他先受到了先帝托国的重任,又凭借皇室宗亲的地位,而且内有太后秉政的权重,
外有群臣同心的大势,加上昌邑王即位没多久,没有贵重宠幸的人,朝中也缺少同心的官员,
他的话只能通过侍从表达,所以霍光计策施行便宜迅速,事情完成就像摧枯立朽。
现在各位只见到古人成功的容易,没有看清当前的困难。
各位好好想想,汝等结众连党,与七王之乱有什么差别?
合肥侯的地位,比起吴王刘濞、楚王刘戊怎么样?
而且汝等现在做的乃是非常之事,希望按照意愿成就大事,不是极其危险吗!”
此回书可令旁人书写,不言明主公之意,他日事发,此书信就是落于朝廷,也无法代表此乃主公回书。”
众谋士听后哈哈大笑,众人皆向郭嘉拱手“奉孝此计甚妙。”
“好,依奉孝此计,志才,命可靠之人代写。”
“是,主公。”
“主公,还有一事,”
“奉孝,何事?”
“冀州刺史王芬有如此想法,并非空穴来风,定有动作,主公需做好防范。”
戏忠补充道“主公,奉孝担忧不无道理。”
“嗯,奉孝,志才考虑极是。”
“志才,飞鸽传书与简雍,命其注视洛阳朝廷举动,及时回报。”
“翼德,汝中山二营做好准备,随时出征。”
张飞满脸兴奋“大哥,俺早就憋坏了。”
“仲康,速命秦方率领突击队,前往邺郡。”
“是,大哥。”
“佑维,公义汝二人也做好出征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