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谁是天生开窍的,那么多读书人也不都是天资聪颖。前朝敬书居士,不也是每日苦读,从不放弃,才在三十岁的时候考上秀才,最后刻苦钻研成为名士。你为什么不行?”
许长卿听赵福安话语中的意思,能感觉到他心中尚未熄灭的火焰,他还是想要赢得他人的尊敬和赞叹,而不是嘲笑讥讽。
这证明赵福安并不是无药可救。
而许长卿出于各种考虑,决定尝试能不能劝回赵福安,让他奋发图强,考取功名。
大名鼎鼎的敬书居士,赵福安自然也知晓,他生性笨拙,学堂先生批语朽木不可雕,却凭借自己日复一日的苦读,从而名扬天下。
自己现在年岁不大,也有几分小聪明,又何尝不能再试试呢,就算不能达到敬书居士的那种地步,也能小有成就,
赵福安觉得有些不自在,没想到许长卿,这个自己从前看不顺眼,处处针对的人居然会大力鼓舞劝诫自己。
他吞吞吐吐地开口,“许长卿,没想到这么看得起我,就是,没有人监督,我根本学不进去,我也不知道怎么办……”
许长卿没想到赵福安的自愈能力还挺强,顺着杆子往上爬,跟自己讨主意。
“你觉得谁监督你比较好?”
“要不,你来?”
“赵福安,你真是……”真是没皮没脸!
赵福安嬉皮笑脸地望着许长卿,以前围绕在他身边的都是些酒肉朋友,自己能管好自己就不错了。他爹娘倒是很乐意管着他,但他总是想和他们,觉得爹不能体谅自己。
想来想去,就许长卿最合适。
许长卿平日里不管对谁都一视同仁,就算自己数次在他面前大放厥词,他也不计较。
最重要的是,许长卿不会说三道四,他嘴紧,很有责任感,自己就算再不可救药,只要许长卿答应,一定会尽心尽力帮他。
许长卿也是无话可说,他确实想赵福安能够走上正路,不管因为他尚且心地善良,还是因为他背后的赵国公府,还是为了他不会去纠缠孟采薇。
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搭上自己啊!
“好了!我想想在告诉你要不要帮你,该去国子监了,再不走就迟到了!”
赵福安颠颠地跟在许长卿后面。
国子监的学子见到两人久违地凑在一起,大吃一惊,险些怀疑自己出现了幻觉。
孟采薇早早地来到国子监做早饭,今日的早饭是米粉。
她准备了三种不同的浇头。
以新鲜的大骨头熬制成底汤,可以加上杂酱的浇头,麻辣的浇头,或者酸菜肉片的浇头。
杂酱由细细的肉粒、萝卜粒等炒制而成,咸香浓郁;麻辣口味香辣过瘾;酸菜肉片滑嫩酸香。
学子们选好自己偏好的口味,顺滑的米粉一嗦就滑入口中,稠浓的浇头甚至挂在米粉上,一道吃了下去。
一碗米粉吃完,胃里面暖融融的。
赵福安吃完一碗又来一碗,这才觉得填饱了肚子。
许长卿看他瘫软在椅子上,满足喟叹,觉得自己也考虑好了。
“赵福安,你如果真的想让我帮你,那以今天为期限,你能够在今天之内背完《论语》的前三篇,我就帮你。”
许长卿仔细想过,《论语》是最为基础的,赵福安以前再怎么不着调,多多少少也接触过,甚至背诵过,只要他定下决心去背,一定能在今天背完前三章。
许长卿想要看看,赵福安究竟是说来听听的,还是真的铁心铁意。
就这样,今日的国子监出现一道奇景,整日嘻嘻哈哈、不务正事的赵福安居然在看书!
“赵公子,这是怎么了,你爹给你布置了的?”有跟班悄悄问道。
没办法,赵福安如果突然勤奋,很大可能是他爹用什么东西要挟,赵福安不得不假模假样地读书。
“去去去!别打扰小爷我读书!”赵福安不耐烦应付这些人,通通打发走。
他是真的很久没有认认真真的看书了,一开始艰涩困难,总是忍不住神游天外,心中烦躁异常。
恨不得把书扔得远远的,眼不见心不烦。
但他也知道,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国子监众多先生都认可的许才子,亲自监督他读书,这可能是他最接近的回头的机会。
他逼着自己一个字一个字记,把它们深深地篆刻在脑海里。
晚上,他终于在许长卿面前流利地把《论语》的前三篇背下来。
不可思议!自己居然做到了!
许长卿信守承诺,当即考察赵福安对四书五经的掌握情况,并根据赵福安薄弱的基础安排他每日的功课。
孟采薇看赵福安隐隐有长住在许长卿家的迹象,有些不解。
赵福安也不隐瞒,直接了当地告诉孟采薇,他在跟着许长卿读书,为了方便准备长时间和许长卿住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