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大祸临头!(第2页)
所有人都知道,方梦是把张家寨当成了自己的家,把寨子里的孩子,视为己出,所以没有什么顾忌。
小丫绞着手指头,低着头,一副乖巧认错的样子。
小胖想溜,却被小丫一双犀利的眼神制止了,觉得好兄弟有难,自己这么一跑,也太不够义气了,所以很光棍的蹲在地上,闷头造饭,竖起一双耳朵,准备倾听。
“人人心梦富贵,这本身没有错,谁不想整日大鱼大肉、仆从如云的在身边伺候着?但若用你来做赌注、牺牲,即便要得了这桩富贵,那些朴实的汉子、妇人,还有你的那些小伙伴,怎会心安?”
小丫红着眼睛,轻轻的抽泣,方梦叹了一声,摸了摸小丫柔顺的头发,从怀里掏出了几块奶糖。
看着破涕为笑,蹦蹦跳跳离去的小丫,小胖屁颠屁颠的走了过来,伸出手,就往方梦的怀里掏。
“没了,就那么几块了。”
听着方梦这样的答复,小胖纠结着一张脸,又走回去,吃他那一桶的饭。
那群纨绔消停几天后,便又开始迈着螃蟹步,晃晃悠悠的祸害寨子里的七八岁大的小孩。
同一时刻,姜国的一次大清洗也缓缓地落下了帷幕。
姜国皇室尽屠一空,老弱妇孺一个没留,全部成了一堆尸骨!
后宫的宠妃娇妻、积累近千年的皇宫宝藏,被叛军分刮一空,二十日兵灾,百姓获祸者少之又少,甚至一些偏远的地区,压根还不知道,姜国已经在转瞬间,换了新的主人。
李大司马李霁登基为帝,国号胥,尊曰胥太祖皇帝。
胥国议政殿。
“陛下,不知何时放还臣等的子嗣?”开国第二天,在拥护李霁登基为帝的一帮勋贵们,便集体入宫面圣,声势浩大,几乎是代表胥国统治阶层三分之一的力量。
“朕在革命前曾说过,诸卿助朕登基为皇后,升卿等爵位一级,与国同休,实乃开国之功臣,享太庙供奉,朕感谢诸位从龙之功,焉能冒着天下大不违,口诛笔伐、战乱又起之弊端,出尔反尔?”李霁和颜一笑。
革命前,皇室与勋贵阶层的矛盾越老越严重,通过李霁在幕后,一系列的推波助澜下,暴怒的姜帝,革了十二位勋贵的爵位,压下大狱,着实震住了其余的勋贵。
然而,那十二位勋贵,却在大狱中突然暴毙,而消息也不知怎么的,就传到了勋贵们的耳朵里。
一向以武力习惯解决问题的姜帝,立刻亲率御林军、京师,包围了勋贵府,控制了三分之一的勋贵。
而其余的勋贵,或小心谨慎的提前回到了自己的封地,或得到了李霁的通风报信,急忙出城狂奔,躲过了这一劫。
对于那些侥幸逃过此劫的勋贵们,眼前就只有一条路可走了,不反也得反了!
一百余位勋贵率着封地亲军,杀掉了姜帝亲封的官员,扯旗造反了!
近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一路攻城拔寨,姜帝震怒,不等秋后,立刻处斩了在押的勋贵,并命李霁,紧急调拨附近州、城、县五十万大军,平息叛乱,而他自己率京师、御林军,坐镇皇都。
李大司马乃军中的第一人,几乎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在军界拥有很高的威望,一百余份手札快马送到了各位勋贵的手上,言称他们的子嗣,尽皆掌握在自己手中,并罗列了一桩桩的证据、信物等……
李霁公开谋逆,宣读讨伐征文,六十余万大军浩浩荡荡的杀向京都,在一代军神的运筹帷幄下,不到十五日,京都沦陷,二十万京师、十万御林军,或死或降……
这场叛乱准备的太充分了,虽然姜都城高水深,但内有策应,外有虎贲之师,能坚持十五日,杀敌二十余万,最终沦陷,堪称姜国千年历史上,最经典的一次攻守战役了。
﹡﹡﹡﹡﹡﹡
望着满地的尸体,空气中,那股浓厚的血腥味,令人作呕无比。
李霁神色平静的看着一名奄奄一息的勋贵,轻语道﹕“朕知道,你们对朕心存着怨恨,哪怕朕把王爵之位赏赐给你们,依旧化解不了这份怨恨,所以,休要怪朕提前下手了,实在是胥国的勋爵太多了,多到联合起来,足以颠覆胥国的地步……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姜国覆灭的下场,朕不能不忘。”
“至于你们所依仗的封地亲军,现在,恐怕早就被朕的大军,分割成一块块,尽数屠戮了吧?别以为朕离开你们,就支撑不起偌大的胥国了,朕知道,作为传承百年的勋贵世家,门人、学生、亲戚做官的做官,经商的经商,形形色色的人,支撑住了三分之一的原姜国……可朕,不是姜帝!哪怕国家一时的动荡,朕也誓要切除你们这些个毒瘤!”
李霁紧紧扣住扶手,神色阴翳的可怕,眼中蓦然浮现出了一片血雨腥风的景象。
天下官员遭遇了血洗,很多富甲一方的商贾,也在一夜间,被人屠了全家。
胥国动荡,谣言四起,很多绿林好汉揭竿而起,眨眼间,烽火好似要再一次遍布刚刚在原姜国废墟上,建国的胥朝。
胥太祖发布诏书,以安天下。而暗中培养数十年的各行各业的人才,也早早提前的驰快马,带着任职官印,填缺补空去了。
胥朝大军,所向睥睨,一路所过,叛军一战而溃,重回深山野林中,损失惨重。
四个月过去了,天下已基本太平,但谣言不歇、呵责李霁篡位的言语不止,一张张证据摆在世人的眼前,揭露李霁种种惨无人道的暴行!
暴君、奸人、昏聩等名头不胫而走。
为转移胥国大夫百姓的视线,李霁决定御驾亲征!
二十万京师远赴北方,目标直指……野人山!!!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