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瑾亲身将他扶起,依照之前准备好的说辞,众将士山呼万岁,元襄引贺兰瑾入军营。
元佶陪立在贺兰瑾身侧,到了准备好的营帐中。
元襄又来请贺兰瑾出面去犒赏三军。
侍中李勤,中常侍高顺密谋将五岁的小皇帝带出宫,出了洛阳三十里,被元襄的手下抓住了,元襄大乐,皇帝都被人劫跑了,贺兰荥还当个屁的执政官。士兵把李勤高顺押入营中来,还有那位五岁的小皇帝。
小皇帝睡眼朦胧的,啥都不懂,李勤高顺吓的屁滚尿流磕头不止,元襄道:“就凭你们两个东西,也敢带着皇帝跑,胆子够大啊,光这份胆量都值得敬佩啊!”
二人喊冤不止:“将军!我等是特意带着广陵王来投奔将军的!还望将军网开一面啊!宽恕我等的罪过。”
元襄怒道:“大胆!你们既然是来投奔本将军的,为何不直接来营中,而是偷偷的跑啊?我看你们是心怀鬼胎,想劫持广陵王殿下,跟皇上作对,来人,把他们都押下去,关起来!”
士兵应命把人带下去了。
元襄知道这李勤高顺都是庾纯在背后指使的,的确是来投奔他的,他故意让人在半道上就把人劫了,又如此呵斥,乃是另打着算盘。
他要趁对付贺兰荥的时候,把贺兰瑾的势力能清理的就清理掉,不能留在将来麻烦。
李勤高顺被带下去,他坐在军帐中等着庾纯元骢等人前来投奔,洛阳的小皇帝都跑了,还落在了自己的手里,贺兰瑾复位,洛阳城有眼色的都该跑来效忠了。
果然很快庾纯元骢等人被进带来了。
元襄十足惊喜的表情,亲自出营门去相迎,庾纯,元骢,还有众将领纷纷下马,元襄先拜:“太傅,梁王,诸位大人,皇上等你们可是等了很久了啊,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把你们盼到了!快快随我进帐中说话。”
命刘敖安排他们带来的眷属,军队扎营,急忙将庾纯等人请入帐中去,让人去请元佶。
元佶正陪着贺兰瑾,元襄的人便过来了。
意外之余,她见到了庾纯和元骢。
她稍微纳闷了一下便明白元襄的意思了,元襄不想让贺兰瑾跟这帮子人通气儿,但是又要安他们的心,所以才让自己代替贺兰瑾出面,将大臣们笼络住。
庾纯元骢见她都施礼,元佶连忙拉住扶起,当真有几分心潮澎湃:“太傅,梁王,皇上见到你们,总算可以放心了,我也总算可以放心了。”
庾纯道:“臣愧对皇上。”
元佶道:“太傅对皇上忠心耿耿,何来愧对之说,皇上担心太傅的安危,幸得太傅安然无恙,皇上心中一定高兴。”又扶起元骢:“梁王爷是国之栋梁,当初乱兵入宫,多亏了王爷护驾,保护皇上,你们都是皇上的忠臣,为朝廷立了大功,皇上会嘉奖你们的。”
元骢道:“臣心中实愧。”
元佶颇为唏嘘,将众人依次搀扶,陈情诉意,又说起这次京中变乱,说的好些人眼红鼻酸,元佶道:“你们都是先祖留下来的臣子,为皇上尽忠效死,诚心昭明,不知几位大人还有诸将士们的家眷可有安排?”
元骢道:“多谢娘娘关心,臣等家眷都安全,女眷都不在京城,男子皆在军中。”
元佶道:“如此便好。”
元佶命人领他们回各自营中休整,众人都不再多言,行礼毕,径自去了。元佶站在营门目送。
半晌,回去见贺兰瑾,同他将这个事情说了。
贺兰瑾道:“他们见到母后,应该放心了。”
元佶伺候他沐浴,穿了衣服上床休息,贺兰瑾累了一天了,又许久没睡过好觉,的确困的很,很快就睡着了。
元佶在旁边守了他一会,去元襄帐中,元襄没睡,不断有将领进来禀事,此时的洛阳城,城守已经不管用了,不断的有百姓潜逃出城,士兵也不敢拦阻。
贺兰荥已经控制不住官员百姓潜逃的趋势,最开始还杀,后来杀也没用了,吓唬不住。索性军队还没有乱,不过就算没乱,恐怕也都存了异心了。
只是大多数人都是拖家带口的,不敢逃跑出城去。
这一仗不知又要死多少人。
还没开打,已经能听到洛阳城中家破人亡的哭声了。
洛阳城中正在内乱,元襄在等,要等洛阳城中内乱的差不多了才会进城,一举打败贺兰荥,杀了他。
元佶站在他身后,捧了他脑袋揉他太阳穴,元襄轻轻呻吟了一声,有些疲倦的,顺势头往后仰,靠在她胸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