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狗浑身黑黝黝的毛,虽然瘦骨嶙峋的,但长长的腰身长长的脚,还是蛮俊秀的。
林氏便唤凤来:“去盛碗粥给它吃。”
凤来喛了一声,转身照着她娘的吩咐,把粥端来,放在那黑狗面前。
黑狗居然上前讨好的冲凤来摇了摇尾巴,见凤来没有嫌弃的意思,便一只前脚搭到她脚上,亲呢的蹭着。
凤来很高兴,就弯下腰摸了摸它。
乡下有狗来福的说法,意思是狗找上门来的人家有福。于是这狗就这样留在了蒋家。白日它会出去玩耍,夜里便在猪圈边的稻草堆里睡觉。
过了几天,黑狗从外边风一般蹿回来,一头扎进了灶屋里,把个林氏吓了一跳,还以为它疯了呢
凤来便听到院子吵吵嚷嚷的声音:“那黑狗躲哪儿啦非得找着它不可”
福来小声道:”是不是这黑狗原先的主人找上门来了也没啥,还了人家就是。“
凤来心里还有些舍不得的,因为这狗很乖,眼睛看着人的时候,象能听懂人说话似的。
林氏走出灶屋一看,原来是同村的顺根和几个年青人,就问:”咋回事呀“
顺根满不在乎地说:”刚才瞅见那黑狗蹿到你们屋里来了,我们哥几个想抓着它打死吃肉。嫂子放心,呆会儿少不了你家一份儿。“
林氏定了定神道:”那怎么成啊狗是我家养的,你们咋能说打死就打死了“
另一个年青人就说:”那狗明明是无主的狗么,啥时候成了嫂子家的呀“
凤来插嘴说:”我家都喂了好几天了,当然是我家的呀你们瞧,它被你们一打,就晓得逃回我家来嘛“
林氏也道:”这狗饿了,吃的是我家的饭;困了,睡在我家猪圈旁,你们说是不是我家的“
顺根倒还算个讲理的人,也没争辩,领着那几个年青人就散了。
从此后,黑狗夜里就搬进了堂屋睡。
凤来给它取了个名字叫来福,含着狗来福的意思;福来不肯,说自己的名字叫福来,咋能把她的名字颠倒了作狗儿的名字呢
凤来歪着头想了想道:”要不就叫狗儿招财吧“说着喊:”招财招财“
那黑狗挺聪明,象知道喊它似的,赶紧汪汪了两声,算是答应了。
福来也跟着喊:”招财“
黑狗又应了一声,这个名字就定下了。
这招财成了凤来的小尾巴,常常跟在她身后,夜里都巴不得睡在她的床底下,不让进还挠门。后来被林氏教训了一顿,这才老老实实去堂屋睡,以后也不闹了。
不过凤来夜里上茅房,它总要从堂屋的狗洞里钻出来,陪着凤来,然后守在茅房门口。
那黑漆漆的夜里,时不时响起的鸟叫声,是有点让人惊悚,有了招财陪着,凤来一点儿也不怕了。
招财也听话,无论它在那儿溜跶,只要听见蒋家人一喊,立刻飞奔回来了;要它赶走菜园里的鸡,它也是积极得很。凤来很快喜欢这个家伙。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惯例要烧香烛纸马送灶王爷上天。
林氏把灶屋里的锅台、灶膛打扫洗刷得干干净净,在灶头上点起青龙过江的灯,彻夜不灭。又把糖、果、瓜子等食品盛于盘中,为灶神饯行。
最好玩的是把灶王爷的神像揭下来,火化之前,还要拿糖抹在灶王爷的嘴唇上,蒋大拴嘴里虔诚祷告着:”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
然后在院子里点燃松树枝,将灶王爷的画像连同纸马草料一同焚烧。
院子里被火光照得通明,一家子都围着火边叩头边嘟嘟囔囔,凤来只觉得有趣,前世还真没经过这一出。
做完这一切,林氏又开始舀糯米,再拿水浸泡着。
凤来猜到林氏又要做啥好吃的了,忍不住问:”娘,你又准备弄啥好吃的呀“
林氏笑眯眯地说:”明天蒸糯米打糍粑了“
蒋大拴也准备起了打糍粑的工具,有木棒、石臼,还有印糍粑的模板。
勤来欢呼一声:”哦,有糍粑吃啰太好啦“显见得这糍粑一定是很好吃的
凤来记得前世在外公外婆家过年,多是打年糕,倒没有听说过打糍粑的,因此对这糍粑更是充满了向往。
第二日一大早,凤来便闻到一阵糯米饭的香气,揉着眼睛去灶屋一看,林氏正在掀开盖子,尝那糯米饭蒸好了没有。
蒋大拴一边往灶里添柴草一边问:“熟了没”抬头瞧见凤来,笑着说:“过会子就有糍粑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