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治国之策(二)(第2页)
潘凤亦是知道迟早要说,便接着说道:“文若之言却是甚有道理,只是所行起来却是难度极大。”
“不过亦不无所行之可能,只是需要给众人一定利益。”郭嘉接过说道,“陛下爱财,这几乎是众所皆知之事,然要陛下将财散出却是绝无可能,只有于士族手中所取。”
“我荀氏为颍川大族,财物却是不少,然天下难民之数如此之多,仅凭我荀氏一族却是决计不够。”荀彧听罢亦是皱眉深思道。
“人之所求,皆为利也。要其士族之人将财物交出,若是没有等同之利,又有谁人肯做?”潘凤却是心有定计,言道,“文若,若是财物与名留千古,你却是会选何种?”
“自是名留千古。钱财之物,身不带来死亦带不去,留之何用?”荀彧想都不想便答道。
“无双可是意图以名换利?妙极妙极!”郭嘉却是想到其中道理,拍手而道。
“如何可换?”
荀爽自认非贪图钱财之人,然著书育人许久若是没有所求亦是无有可能,天下读书之人可不为才,这名却是尽皆所求之物。只是不知潘凤所想以名换物却是如何去换。
“荀师勿急!以凤观之,天下诸士族之人,所求之物无非财与名二字尔,即便寒门子弟亦是所求如此,然比之财,于士族之人眼中却是更重名声,若是能以财换名传千古之名,其定当视钱财如粪土。”
潘凤所想却也是简单,你士族的人不是喜欢名气么?无论四世三公又或者其他什么的都是一个名而已,那么就给你名!只不过这个名却是要用钱去换,而且是大笔的钱。
“荀师可上奏陛下,于洛阳城中设一国贡碑,后以天下百姓受难为由,募士家大族之才,后记于其上,以供后世瞻仰,并广告于天下百姓,播其各士族所献之才,如此一来,却是可将所获之财物用之于受灾之民。”潘凤稍作停顿便又解释道。
“妙!妙啊!”荀彧亦是如同郭嘉一般拍掌而道。
荀爽稍作思考便觉得此计十分之好,却是可解如今燃眉之急。
“然此法恐亦是对陛下好处不大,只会让士族在百姓中名声日显,却是对天下无有好处,想来陛下不会同意。”只是郭嘉再一思考便皱眉道。
潘凤早有应对之策,言道:“因此,所获之物却是不能全数用于百姓,可于中十取其五,献于陛下,如此想必陛下便不会反对。”
荀爽沉思片刻便是只有如此,虽所得之物无法全数用于受灾之民,然对于当今天子,也只有如此办法,只是如此一来士族之名必定大涨,却是于大汉无益,却无有两全其美之策。
大汉有如此爱财之天子,何其不幸也?
(看小说到网)16977小游戏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