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针灸甲乙经皇甫谧撰,12卷,128篇,成书于神农门第七任门主时期。
前六卷论述基础理论,后六卷记录各种疾病的临床治疗,包括病因、病机、症状、诊断、取穴、治法和预后等。
采用分部和按经分类法,厘定了腧穴,详述了各部穴位的适应证和禁忌、针刺深度与灸的壮数。
《针灸甲乙经》卷一至卷六为中医基本理论和针灸基础知识,卷七至卷十二为临床治疗部分,包括各种疾病的病因病机、症状和腧穴主治。
卷一主要论述人的生理功能以及脏腑与肢体五官的关系等。卷二论述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标本、经脉的循行路线和发病情况以及骨度、肠度等。
卷三为腧穴主治部分,共厘定了腧穴348个(其中单穴49个,双穴299个),并采用分部依线的方法,划分了头面、颈、胸、腹、四肢等35条线路。
详细叙述了各穴的部位、针刺深度与灸的壮数。
卷四叙述了诊法,包括望闻问切四诊的具体内容,重点论述了四时平脉与脏腑病脉、死脉以及三部九候的诊断方法。
卷五为针道,详述了九针的形状、长度和作用、针刺的手法和补泻的方法、针刺的禁穴与禁忌等。
卷六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核心,论述了生理与病理方面的一些具体问题。
。
从卷七至卷十二为临床治疗部分,包括内、外、妇、儿等科,尤以内科为重点,涉及多种病证,在治疗方面,书中介绍了晋以前针灸治疗各种疾病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全书共列腧穴主治800多条,为后世针灸治疗学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针灸甲乙经》的腧穴和腧穴主治部分保存了已失传的《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的内容。
同时《针灸甲乙经》对针灸派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巨大作用,后续的的针灸著作,如《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其穴位和适应证基本上没有超出本书的范围。
如《针灸资生经》等专著,无不遵循本书编辑而成。
往后的两代的针灸著作,如《针灸聚英》《针灸大成》等都是在本书基础上发展起来。
太素的苏澈没有看到,但是竟然看到其他比较出兵学派的著作。
如鬼遗方,肘后备急方………
肘后备急方葛洪所著。
《肘后备急方》共八卷,其内容主要是一些常见的病证的简便疗法,包括内服方剂、外用、推拿按摩、灸法、正骨等一些十分实用的内容。
《肘后备急方》一书,对古代几种传染病作了细致的描述,在世界传染病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