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德西效应”,奖励孩子要讲策略(第2页)
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发生。例如孩子对画画感兴趣,自己在家很自觉很认真地画着画,画得很开心。这时父亲走进来,为了表示对孩子的关心,说,孩子你好好画,爸爸奖励你10元钱。结果这孩子变成只为钱而画画,没有钱就不想再画画了。
在学校,学生认真学习本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有些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经常发奖品,结果偶然一次没有奖品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大打折扣。
这说明,当一个人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时,给他提供奖励,结果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的内在吸引力。在某些时候,当外加报酬和内感报酬兼得,不但不会使工作的动机倍增、积极性更高,反而会降低其效果,变成是二者之差,这就是著名的“德西效应”。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只指望靠表面看得见的刺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那就永远也培养不出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要力求使学生亲自去发现兴趣的源泉,使他们在这种发现中感到自己付出劳动并得到了进步,这本身就是一个最重要的兴趣来源。”
“德西效应”告诉家长和教育者们:奖励孩子时要讲究策略,不要在孩子自愿进行某项活动时提供物质奖励,否则会导致目的转移、适得其反。
有鉴于此,家长和老师在教育中要努力避免“德西效应”,要采用正确的奖励方法,使孩子的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