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商家抓住了人们的这一心理,经常利用哄抢效应推销商品。常见的广告词是:“存货不多,售完为止。”实际上货仓里积压的货很多。商家在这里有意吊人的胃口,利用人们的争购心理形成哄抢效应,最终达到把货物卖出的目的。
过去街头卖野药的江湖骗子,最善于搞哄抢效应。他往往先用玩小魔术、变戏法、唱快板的手法把人吸引住。人围上来了,他便拿出一贴膏药,说是祖传秘方,用名贵药材配制而成,专治关节病、腰病、颈椎病,还治胃寒、胃酸、胃痛、头痛、失眠、四肢无力……总之,一切病它都能治,这是为达成“巴纳姆效应”(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巴纳姆效应”),以便调起每个人的购买欲。之后,他就开始制造哄抢效应了:“我今天带的货不多,只好先发纸条,凭条购买,拿到条子的别高兴,拿不到条子的别等我。”大家于是纷纷伸手要条子,都不愿放弃买药的机会。此时,他开始凭条卖药了,布袋里的几十份药一下子卖光了,于是他又从大包里取出上百份。此时,哪里还管有条无条,哄抢效应已出现了。不一会儿,他便能卖出去数百贴膏药!
现在你知道了哄抢的内幕和心理机制了吧。了解了哄抢的内幕之后,你是否会对此有所警觉,不致在生活中再上当受骗呢?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