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博知道苏兰心性情,且因为夫妻两个都不是奢侈的人,所以王府中人手的确不多,上次还被太子说白糟蹋了这么好的宅子,要齐博拿出一个王爷该有的气势,不然容易被人说是韬光养晦。&40;&29378;&95;&20154;&95;&23567;&95;&35828;&95;&32593;&45;&119;&119;&119;&46;&120;&105;&97;&111;&115;&104;&117;&111;&46;&107;&114;&41;
因就哈哈笑道:“你既真有这个心,那本王做主,就收了你们。”
红莲忙磕了头,千恩万谢地出去了,这里齐博就坐到苏兰心身边,念叨着明天要准备什么,不等说完,就听妻子道:“又不是在京城,王爷王妃出行还得有个大阵仗,带点吃的喝的就完了呗,难得自在一回,你倒忘不了那些繁文缛节了?”
“唔!娘子说的是,那咱们明儿就撒欢了玩,看完菊花,再看看有没有什么风景好的山水。”
“打住,你想累死我啊,就看看菊花,下午便回来吧,我可不要露宿山野,哪怕你烤的兔子确实不错。”
夫妻两个说笑一回,把这事儿彻底定下,天也就黄昏了,于是吃过晚饭早早安歇,只等养精蓄锐第二日好上山赏菊,不提。
也是天公作美,第二日恰好是个大晴天,正是秋高气爽之际,碧蓝天空上洁白云彩随风而动,变幻出各种形状,路上秋风阵阵,送来花果之香,只令人心旷神怡。
白岩寺的和尚看见几人衣衫不俗,心知是富贵人驾到,都小心殷勤服侍着,齐博和苏兰心却不愿意有这样排场,索性先捐了香油钱,接着只说随便逛逛,不许那些和尚打扰,和尚们得了钱,又不用服侍,自然高兴万分,也就随他们逛去了。
不过是县郊外一座寺院,又不是什么名寺,自然无法和那些出名的大寺庙相比,不过却也有独到之处,胜在环境清幽雅致,尤其后山那一大片菊花园,当真是争奇斗艳美不胜收。
据红莲所说,这里先不过是一些野菊花,后来不知为何,也无人打理,便慢慢又有了些大朵的菊花,再往后,时不时就会出现几株名品,寺庙的僧人深得自然之道,并不去照管,最后竟成了这么一片欣欣向荣的大园子,不能不说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迹,可见这里是真正的佛地,才能得菩萨们如此眷顾。
对这个说法,齐博和苏兰心自然嗤之以鼻,齐博便道:“哪有这样道理?天下多少名寺,怎么不见菩萨去照应?这不过是那些和尚吸引香客的托词罢了,就如同汉高祖斩白蛇起义,都是些愚弄人的手段。”
苏兰心也笑道:“让你这一说,我倒有些同情这里和尚了,下了这么大力气,编出来的故事也算不俗,却也没吸引来几个香客,何苦来?”
红莲笑道:“这却也不是,今日人格外少罢了,说是城东老君观做法事,因为那观里有个九十多岁的道长,所以人人信奉,今儿就全都赶了去,这也是凑巧,不然平日里这白岩寺的香火可十分鼎盛呢。”
齐博道:“还有这样事?你怎么不带我们去看看?九十多岁的道长,怎么我不知道?这样高龄的寿星,连父皇都会召见啊。”
红莲道:“我想着王妃未必爱凑那个热闹,成百上千的人,不说别的,单那腌臜气味也受不了啊。至于这样高龄为何名不见经传,我却不知了,也许是皇上召见王爷不知,又或许他不过是放出这等风声愚弄人,就如这白岩寺的菊花一般。”
几人一路观赏菊花一路说话,不知不觉就快到晌午了,苏兰心走得腿酸,眼看后殿廊下有给香客们预备的长椅,就对齐博道:“过去坐坐歇一会儿,先前知客僧不是说要款待我们斋饭么?我料着他们也快弄好了吧。”
这种合理要求自然是要答应的,于是众人来到廊下坐了,不远处长椅上还有两个老头儿,见这么一大群人过来,好奇地看了两眼,也没多加理会,仍是聊着自己的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