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碗也是一样观点:
“如果汽车在人行横道规规矩矩的,老远就停车等待行人过街后再走,
受到这种‘礼遇’的行人谁还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闯红灯?
也不会有谁不走斑马线而在马路中间随意过街。”
十六说起更早看到的一幕:
“刚才我还看到有记者拍摄、采访穿越绿化带过街的行人。”
“嗯?”三碗和一瓢没看见。
十六解释:“也是一样的情况,记者害眼,害了新闻眼白内障。
行人穿越绿化带是结果,不是原因;
采访他们也是浪费国家财产、公共资源。
该去关注的事情不去关注,白拿国家发给的工资。
尸位素餐!”
“怎么回事?”一瓢和三碗问。
第一城市,街上,路边,人行道,室外。上午。
十六说:“穿越的那段绿化带,路面上还留着斑马线的痕迹,
应该是刚‘废弃’不久,很多人到了跟前才知道,后边很远才有过街桥。
不是去采访主张更人性的规划、更完善的设施,反而去二次伤害受害者。”
一瓢说:“希望被采访的那些行人能告诉记者更深的因果和真相,
让记者和电视台去采访该被采访的对象,也算对事情有帮助。”
“三十年都不知道主张自己的走路权利,难!”三碗表示不乐观。
十六说:“我们呼吁人行横道严格执法的邮件发了三百多封,可是一点效果都没有。
除了几个城市的交管支队回复邮件感谢我们的关注和建议外,没有更多别的回复。
街上的路口和斑马线上风光依旧,也看不出来有任何变化。”
三碗说:“才过了一个星期。”
“已经一个星期了!”十六有点心急。
一瓢看到十六头光环蓝色闪烁不定,有退回绿色和红色的势头。
十六查看地图和记录:“还有大约一千三百个路口,一个星期后就能全部走完了。”
一瓢对十六和三碗说:“完成后我们去下一个城市,第二城市,好不好?”
“第二城市?”十六露出一点喜悦,“我的家!”
三碗赞成:“好啊!
那是离第一城市最近的一个大城市,十六就是要回家但是备降到这里的。
可以回家看一看。”
“好,一周后去第二城市。”大家都同意。
十六问:
“这一千三百多个路口斑马线的情况,会和我们已经看过的几千个有差别吗?”
三碗说:“肯定不会,一个城市的气候会有两样吗?
天气可能,气候不会吧?”
一瓢想了想,说:“极端的特例,也会有,比如山岭、建筑导致的。”
“一个金鱼缸里的水,会有两样吗?”三碗问。
“基本不会。”一瓢回答。
十六问:“那还是要继续这样走马观花看完吗?”
“你想家了吧?”三碗问,微笑。
十六嘿嘿一笑。
一瓢说:“善始善终!我们不知道前面会遇到什么新东西。”
三碗对十六说:“到了第二城市,就不用每个路口都看了;
你熟悉,你选出一些代表性的。”
十六:“没问题,包在我身上!”
三碗:“这样,我们就能很快看完,离开第二城市了。”
十六笑:“哈哈,你逗我!
不过,我也希望早点去第三、第四城市调查。”
雾霾,天上地下,和你息息相关;
点击打开视野,阅读改变命运!
国富民仁,一次对二十亿人说,一次替亿万人说!
(本章完) 。♂丝♂路♂文♂学♂网*♂www.su♂ns♂il♂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