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这里没有论述一个好教师,应当具备和拥有哪些才能,我只是假设了这些才能,并且假设我自己具有这一些才能。在阅读这些内容的时候,人们将看到我对自己是多么的落落大方。我只谈一下我跟一般人不同意见的地方。我认为,一个孩子的教师应该是年轻的,而且是一个聪慧的人,并且能够有多么年轻就多么年轻。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他本人就是本身就是一个孩子,希望他能够成为他的学生的朋友和伙伴,在分享他自己的快乐的过程当中赢得孩子们的信任。在儿童和成年人之间共同的地方实在是不多,所以,在这个距离上永远也不可能形成十分牢靠的情谊。孩子们有时候表面上,虽然是恭维和尊敬老年人,但是,从内心来讲是不大喜欢老年人的。人们也许很希望自己的教师曾经是教过一次学生的,这个希望很大;同一个人只能够去教一次学生,如果说需要教两次才能够将学生教得好的话,那么他有什么权利和资格去第一次教学生呢?
毫无疑问一个人只有了更多的经验,在可以做得更优秀些,但他是不可能这样做下去的。不论是一个父亲还是一个教师,如果他相当成功地将这种事业完成一次之后,他就会感受到其中的辛酸,因此,就会无心再从事眼前的这种工作了;至于说他第一次就做得特别地糟糕,那么,就可以预示和判断他第二次也一定会做不好的。我也认为,与一个青年人相处上四年的时间,或教育他二十五年,这之间是具有很大差别的。多数人都是在自己儿子已经成大的时候,才想要给他找一位教师,而我则是希望,这个孩子在出生以前就有一个教师。
从一般意义上讲,一个父亲所请来的教师可以每五年换一个学生,而我请来的这位教师则永远只教一个学生。你需要将教师和导师加以进行区别,这又将是一种愚昧的想法!那么,你还区别门徒和学生吗?只有一门学科是必须要教给孩子的,那么,这门学科就是做为一个人的天职。这门科学将是一个整体,不管所谓的教育都讲些什么内容和言论,反正这门学科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此外,我宁愿将这种有知识的老师,称其为导师而不称为教师,因为问题不在于要老师拿什么东西去教育孩子,而是要老师来指导孩子怎样去做人。他的责任不是教给孩子们行为的准绳,他的职责是促使孩子们去发现和认识这些准绳。
如果你们一定要非常认真仔细地挑选一个老师,那么,也必须容许老师们来挑选他的学生,尤其在打算挑一个学生来做个标本样子的时候更是如此。不能根据孩子的性格和天赋来进行挑选,因为,在很多时候只有在教师们工作完成的时候,才能够知道孩子有怎样的性格和天赋,另一方面我是在孩子出生以前就已经接受了他是作为学生的。假如我能够选择的话,我便照我假想学生的那样去选择一个智力非同寻常的宝宝。我们要培养的,只是一般普通的平常人;只有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才可以作为与自己相同的人们教育的范例。
地方对于人们的教养关系是很大的,不过,并不是没有什么关系,人们只有在温带地区才可以达到十分健全的境地。在两极地区显然是非常不利的。一个人并不像一棵树木那样栽在什么地方就永久留在了什么地方,从地球的这端走到了地球的另一端的人,就必须要比从中部开始出发到达同一个尽头的人多走一倍的路。
一个温带地区的人接连走过地球的两极,他所占的便宜更可以看得出来,因为,虽然他所受的变化与那个从地球的一端走到另一端的人是一样的,但他的自然的体质起到的变化的地方却是不到一半的。一个法国人可以生活在拉普兰和新几内亚,但一个黑人却不可以同样地生活在托尔尼欧,一个萨摩耶人也不可以生活在贝宁。此外,头脑的组织似乎在两极地方也是不可以达到完善的。无论拉普兰人或使黑人都没有欧洲人那样的聪慧。因此,我希望我的这个学生如果是居住在地球上的话,则我将从温带地区来挑选这个学生,例如说,在法国,就比在其他地区要好挑选。
在北方,人们在不毛的土地上消耗掉了很多的东西;在南方,人们在富饶的土地上消耗的东西却很少。因此,又产生了另外的一种差别,使得北方的人们十分的勤劳,而使得南方的人们耽于沉思。在同一个地区的同一个地方,我们又看到了社会上穷人和富人之间也有类似这样的差别。穷人住的地方看上去很贫瘠,而富人住的地方却很肥美。
穷人是不需要接受什么教育的,因为他的环境的教育是具有强迫性质的,就导致他不可能受到其他的教育;反之,富人从他的环境中所受的教育对于穷人来说又是最不适合的,对他本人和对于社会来说都是不相适宜的。自然的教育可以使一个人适合所有一切人类的环境,所以,与其教育穷人去发财和致富,不如教育富人如何变成穷人,因为,按照这两种情况的数字来说,破产的永远要比暴发的要多。所以,我们要选择一个富有的人;我们深信,这样做至少是可以多培养一个人的,至于穷人,他是自己能够成长为人的。
由于以上的原因,所以,我认为爱弥儿生长名门没有什么不好。这毕竟是抢救了一个因为偏见而所要牺牲的人。爱弥儿他只是一个孤儿。他有没有父亲和没有母亲,这倒没有什么影响和关系。我承担了他们作为父母的责任,我也继承了他们的所有做父母的权利。于是,他应当尊敬他的父母,然而他应当服从的只是我。这是我的第一个首要条件,或者确切来讲,是我唯一的条件。
我对上述条件还需要附加一点,其实这一点也只是以上内容和条件的继续而已。那就是,除了我们两个人同意以外,谁也不可以将我们分开。这一条是及其关键和紧要的,我甚至希望教师和学生也是这样看的,将他们自己看作是不可分离的一个整体,将他们一生的命运始终作为他们之间共同的一个目标。一旦他们觉察到他们自己以后将是要分离的,一旦他们看出他们自己有彼此将要成为路人的时刻,那么,他们此刻就已经成为路人了,就会表现出各人搞各人的一套,两个人都会一心想到他们自己将来不会在一起的时候,因此,只是勉勉强强地相处在了一起。学生将老师只看作是他在儿童时候所遇到的灾难,而老师则把学生孩子们看作一个很沉重的负担,巴不得将它们从自己身上卸下;他们都同样期盼着彼此摆脱的时刻能够早日到来;由于他们之间从来没有真心诚意或是依依不舍的情感,所以,一个就是心不在焉,另一个就是不服管教。
爱弥儿箴言:
教师和学生,当他们像从前一样,在一起生活时,他们就会变得彼此互相尊重、互相爱护,彼此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的亲热。孩子并不会因为在孩提时代,曾经和自己在一起玩耍的孩子们,然后,再到成年时期时又成为好朋友的人,在一起进步和学习而感到羞愧。再加上到了这个阶段,老师们也乐意尽自己的所能,教授孩子们,以等待收获的果实,老师赋与学生的各种德行,就是他打算在自己年老时享用其利益的保障。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