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基本状况(第2页)
有些大人们欢喜预卜孩子们的未来,然而,往往很想听到孩子们能说出一些治理的名言,但是,不料孩子们却说一连串的蠢话。于是,大人们就从和孩子们一起愉快的谈话迂回中,将对他们产生的希望完全给推翻掉。碰上这样的结果,做家长的都会深感难过。由于他只是一个孩子,并不懂得运用心计,更不懂得什么权术,因此,很难满足那些大人们的那种希望,但孩子们也绝不会使那些大人们感到那样的难过,因为他从来也不讲一句废话,绝不会去唠唠叨叨个没完,去说他明明知道那些大人们不爱听的话。虽然他心中的观念数目并不多,但却是很明确的;虽说他能记住的事情非常少之又少,但是,孩子们可以从经验里学到很多的东西;虽说他读书可能没有别的孩子读得成绩好,但是,他对自然这本书的理解却比别的孩子要透彻得多;这个时候孩子的智慧,他不会表现在舌头上而会表现在头脑上,并且他说话也不像别人那样说的很好听,但他做起事情来却显得比别人要高明。
孩子们每天昨天做了什么事情,就算是有非常不良的情绪,那么到了今天他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也绝对不会受到什么任何的影响,他也不懂得什么叫做成规的习惯,那些成规的习惯和习俗,在他们眼里没有任何的概念,所以,他们做什么事情也绝不会按老一套的方式去做,绝不担心会触动上级或是什么权威,他会随意去按照自己的心思去做,怎样合适就怎样做,或是怎样表达。所以,一般情况下,你是看不到别人在教他说话的,因为就算是你去教他,他也不去学也不会去听。另外,我们也休想看到他从书上学习什么言谈举止,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会终于他的思想,但是,他的行为就完全超出了他自己的心意。
在自然的环境状态下,人类在本质上都存在着一种不可磨灭的真实的平等关系,因为,单单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便不能够达到让一个人去依靠另外一个人的程度,进而要一个孩子去依靠另外的一个孩子。在人类社会里,所谓的权利平等的说法是虚假的,因为,越是要用来维持这种平等的关系手段,其本身就等于是在摧毁这种平等,同时,公众的力量,在很多时候也有助于强者压迫弱者,从而打破了大自然在他们之间建立的那种自然平衡状态。那么在孩子们之间也存在有这个问题,也许,大人们是没有心思研究这些,但是这种平衡的关系状态对孩子们的影响甚大。
我们通常要通过人类去研究他的社会,再去通过他社会去研究他们;我们试图将政治和道德进行分开来研究一个人,结果将会使这两种东西,一样也搞不清楚。我们最好先去着重研究一个人最最原始的关系,我们就能够了解人类是如何受这些关系的影响的,就可以了解和知道哪些欲念是从这些关系中产生的,而哪些不是;我们知道,人们正是由于这种欲念的出现和发展,最后才使得这些关系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让人们搞不清楚,人类之所以能够独立自由,就像孩子们一样,不是由于其他的什么因素,而是由于这个人的心灵有所节制。因为不论是什么样的人,只要这个人的欲望少,他就可以不去依赖他人,或是少去依赖他人。有些大人们也常常将孩子们的妄念,和他们身体的需要混为一谈,结果,也将自己的身体的需求,看作是为了人类社会的根基,如此因果倒置,把他们的全部理论越讲越讲不明白。
从这第一个矛盾中,也就不断会产生人们在社会等级中,所看到的那种表面与眼前实际之间的矛盾。在人类社会当中,一直呈现出的一个现象就是:多数人总是为少数人去牺牲,个人的利益总是为公众的利益去做牺牲。如果说问题仅仅在于按照人的假面具向青年人讲述人的话,那我们就用不着向孩子们进行述说了,因为孩子们经常都会是看到这想些假面具的;所以,假面具既然不是人,不可以让这些人的表面的东西去诱导他人,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在向孩子们进行描绘的时候,为了避免他们也学会去虚假,就要对他们实话实说,不能掺有虚假的成分。之所以我们需要这样对孩子们说,并不是要孩子们去恨这些虚假的人们,而是让孩子们明白那些受欺骗的人们是多么的不明智,从而不去学习他们的样子。这样以来,孩子也了解了事情的真相,也体会到了大人们对他真挚的情感,最起码孩子不会通过在这些事情上去学会撒谎,由于孩子们在童年时期的模仿力很强,所以,这些势必要大人们注意的。
依据这个看法,我们这时候教育孩子们所采取的方法,就要与我们之前所采取的方法要完全相反了,就需要多采用别人的经验,而少用孩子自己的经验了。如果大人们不对他们说实话,去欺骗他,他肯定会恨上大人们,如果大人们们尊重孩子,给他说实情,当他了解到大人们们互相哄骗的时候,又会同情他们。“人世间的情景,”毕达哥拉斯讲,“宛如奥林匹克竞赛会场的情景一样:有一些人们在那里开商店,为的是牟取私利,有一些人则是在那里拚性命,为的是追求名词、荣誉;而其他的人则为的只是去看比赛的竞技,但是,去看竞技比赛的人并不是坏人。”
希望孩子们能够清楚所有的人,其实差不多都戴有相同的假面具,但是,也希望他们清楚有一些面孔,实际上比他们脸上所戴的面具还漂亮得多。我承认,这个方法不是那么完美的,它有它的缺点,而且,实行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因为,如果让孩子们过早地变成一个善于观察的人,如果大人们使他们过于细微地去窥探他人的活动和行动,那么,就可能使他养成欢喜挖苦讽刺、说长道短和动不动就武断地评价他人的坏习惯,或是欢喜幸灾乐祸地将一切事情都看得特别糟糕,甚至会觉得有些好的事情,也被他们给看坏,他们也会往坏的那方面去想,正如有些人见到穷人一样,他们并不会觉得他们可怜,他看到邪恶的事情也认为那是很正常的事情,见到了坏人也不觉得害怕。结果不久以后,人类的种种恶劣的行为就不仅不能成为他们的教训,反而会成为他们的借口;他在心里会这样去想:既然人人都是这样的,我也不应该是另外的一个样子。
爱弥儿箴言:
我希望人们这样替一个孩子选择他的社交圈,希望孩子能认为和自己一起生活的人都是好人,希望人们能仔仔细细教他来认识眼前这个世界,将世界上的事情都看作是坏事,希望孩子能够知道人天生都是很好的,希望他能够认识和意识到这一点,希望他能自己去判断他的邻人,然而,也希望他去了解眼前这个社会是如何使人败坏和堕落的,希望他能发现人们的思想偏见就是他们种种恶习的本源,希望他衷心地蔑视大众而尊重个人。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