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书生

字:
关灯 护眼
醉书生 > 虚拟的都市 > 102股票 自己看

102股票 自己看(第2页)

    甚至,我们可以将锚定点延展到整个金融市场,许多异常现象实际都是由于人们倾向于把便于参考的数字作为锚定点造成的。

    ?

    除了锚定点外,心理学家认为,以上现象的影响因素还有框架。

    框架就是指表述问题的方式,比如:在上面的转盘试验中,整个步骤就是框架。

    人类大多数是二元论思维模式,所以,他们的思考往往不是一个在无数可能的选择中寻找最优解的过程。

    虽然经济学家一直假设人是效用最大化的理性人,并认为人在面临各种不同的选择时,希望找到最好的选择。

    但心理学实验表明:人没有精力和耐心去做所谓穷尽的、最优的选择,反之,人的很多思维都在给定的框架之中。

    现在,假设你是一位金融分析师,要求你预测某个公司未来12个月的目标价位,下面这些信息则是你在调研和采访公司**层之前已经掌握的信息:

    在一直跟踪这家公司的16位分析师中,有14位“强力买进”;

    他们对下一年度的利润增长预测平均达到48%;

    类似公司的平均市盈率是30,这家公司目前是20;

    现在是牛市;

    公司目前股价是50元;

    另外16位分析师对未来12个月目标价位的平均预测值是80元。

    显然,如果你想独立分析这个问题,那么以上这些信息都和你没有关系,你必须形成自己的独立意见。

    但,正是这些信息却实实在在地限制了你的思维,而这个框架的锚定点是实际股票价格,即它最近的走势和舆论对未来12个月目标价位的预测。

    当你去调查这家公司时,你会想是否要把自己的目标价位定在稍高于或低于舆论的80元。

    结果,你已经被框定了。

    所以,国外一些投资机构不准分析师看股价,也不新闻和信息源,就是逼着分析师独立思考每家公司究竟应该值多少钱,而不要受现在股价的影响,尽量避开锚定点和框架。

    再比如,投资者往往不愿意卖掉浮亏的股票,10块买的股票跌到8块钱,一定不愿意卖掉,因为卖掉会给投资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之所以痛苦,首先,心理学研究发现,损失的痛比得到的幸福对人的刺激更深刻,其次,因为投资者会把每一个股票当做一个单独的账户或单独的任务来进行评价,不会考虑虽然这个股票亏了钱,但其他股票还赚了钱。

    这就是行为金融学两大基石理论之一:人类会划分心理账户,心理账户框定了人类的许多理财行为。

    可以说,人类的认知、效用、判断不是简单的数字的加总和最优。

    人类的决策、判断和思考,比自己原来所假设的要复杂很多,其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我们所处的环境和语境,它们就是框架,是看不见的樊笼。

    人类在思考一个问题时,都是把这个问题放到了特定的框架里。

    我们的思考、沟通和谈判,其实就是在不同框架里的换位思考。

    坤鹏论一直强调换位思考,就是因为谈判双方所处的思维框架、语境和思路是非常不一样的。

    很多谈判之所以不成功,并不是双方在真实的利益和核心问题上产生了分歧,而是大家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和解读的框架存在较大差异。

    电影《谈判者》中的谈判专家曾表示,和****谈判过程中最的一点,一定不要说不字,因为不这个字在的思维框架里,都没有谈判的空间。

    所以,无论是商业上的谈判对手还是****,一定要把对方放在一个他认为自己可选择和掌控的语境和环境里,也就是尽量去他的框架里谈。

    框架思维会很大程度影响我们对资产定价的判断,比如:**的房价究竟高不高,**A股市场的估值究竟高不高,判断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思考的框架。

    希勒经常说,他之所以能看出1998年美国股市的泡沫、2007年美国楼市的泡沫,是因为他把资产价格的相对水平和历史平均水平进行了比较。

    很多时候投资者太过于目前市场上发生过什么,往往忽略了在整个历史中我们所处的历史时点。

    所以,读历史很,就是因为在整个历史的框架里,我们思考这个问题可能会看得更清晰,或判断得更准确。

    ?

    那么,框架是怎么产生的?

    在转盘的例子中,转盘上的数字决定框架,但是,对于金融市场的投资者来说,框架由以下系列因素决定:

    我们从分析师和大众媒体所读到的和看到的;

    我们认识的人所说和所做的;

    尤其是价格运动告诉我们其他人正在干什么。

    归根结底,我们被目前的价格及其未来的走势框住了。

    而且,由于信息的自由流动,使投资者和短线客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群体,这就意味以下可能性:

    每一个参与者都有可能被自己所想象的对他们的了解所框住,这可能再次导致全体市场参与者由于致命的“群体思维”而被集体框住。

    坤鹏论昨天在《逆向投资真的能让你赚钱吗?》中讨论过群体思维,而金融群体思维的一个因素是金融资产的价格。

    对于人类来说,没有其他信息能比谈论和交流价格更经常、更得人心,更让人聊得起劲,也没有其他信息比价格更能反映“其他人在干什么”。

    价格信息告诉我们,其他人所认为合理的并愿意出的价格,这使得它成为一个锚定点,告诉我们所谓的合理价格。

    这不仅仅是一个静态现象,最近的价格变化趋势也同样是一个锚定点,人类有一种非理性的倾向,就是认为最近的价格变化趋势会延续下去,我们可以将之称为“方向锚定”,这种精神外推有时叫“**性效应”。

    “**性效应”,通俗来讲,就是简单的线性推演,意味着我们倾向于认为最近的趋势在将来有可能延续下去。

    即一个人看见昨天发生的事情,就认为第二天也会发生这件事,看见去年发生的事情,认为第二年还会发生这件事,以此类推。

    “**性效应”出自行为金融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教授。

    他认为很多时候人类的思考,不是科学、客观地去思考这个问题是什么,而是更多地去思考这个问题像什么,像什么东西的**。

    在金融市场,框架、锚定点和群体思维令人烦扰的一面是它们产生了一种群体循环思维系统。

    人们做一些事情是因为其他人也这么做,即使这意味着以极高或极低的价格进行金融资产交易。

    如果再加上方向锚定和**性效应,那问题可就更严重了。

    框架和锚定点不再是静态的,而变成了动态,在不断的波动中,它们产生了一种强大的趋势,这种趋势影响着人们对股价的判断与买卖决策,并且还可能一直延续下去,直到事情变得稀奇古怪,难以收拾。

    对了,其典型的表现就是牛市和熊市。

    ?

    四、如何让自己的股价判断准些

    看到这里,你对心理学的解释感到信服吗?

    相信习惯了眼见为实,能够用科学证实才信的老铁们,可能会觉得有一定道理,但并不能100%的心悦诚服。

    并且,光说为什么,不说怎么办,也让人有些搓火,特别是对于大多数股民来说,他们最需要的是,“别废话,告诉我买哪只!”

    不过,反过来想想,这样的要求确实有些难为人,人性的问题,如何解?反人性?说得轻松,怎么反?这个世界上肯定没有反人性的StepbyStep教程。

    坤鹏论认为,反人性只有靠自己,提高认知可能是唯一路径,但这个事,又慢,又无法衡量,甚至全靠悟,开悟了一片光明,开悟一头雾水,基本就属于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而坤鹏论每天吭哧吭哧写文章,一写就是凌晨一两点,一写就是一大堆,其实就是在修行,修的是认知,修的是反人性的能力。

    投资大师霍华德·马克斯提出的第二层次思维值得。

    他认为,只看价格和成本价的关系,是肤浅单纯的第一层次思维,是直觉和感性思维得到的结果。分析价值和价格的关系,是深邃、复杂而迂回的第二层次思维,是分析和理性思考后得到的结果。

    那分析什么呢?马克斯列了一些重点:

    1未来可能出现的结果会在什么范围之内?

    2我认为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3我正确的概率有多大?

    4人们的共识是什么?

    5我的预期和人们的共识有多大差异?

    6资产的当前价格和大众所认为的未来价值以及我所认为的未来价格相符的程度如何?

    7价格中所反映的共识心理是过于乐观还是过于悲观?

    8如果大众的看法是正确的,资产价格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如果我是正确的,资产价格又会怎样?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

    ♂狂♂人♂小♂说♂网*♂www.du♂shu.k♂r♂丝♂路♂文♂学♂网*♂www.su♂ns♂il♂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诸天万界BOSS聊天群 王爷救命:王妃太彪悍 特异全能小职员 孤王之道 极品废材:邪皇诱宠女法师 重生之无敌帝少 得不到 黑色豪门:强霸小逃妻 明末之七海为王 恶女重生忙洗白,疯批王爷来抢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