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云清在得知这个信息后有些哭笑不得,但这还真不是系统为了整他而故意添加的,这是他自己以前的推测。
张三丰先在少林寺跟觉远学艺,是以《九阳真经》中的基础功夫扎的根基,后来觉远临死传经,以他所得所悟,再添枝加叶,就成了《武当九阳功》。后来融合《九阳真经》内功和道家法门,再创出的《纯阳无极功》,而此功极可能是要求童子身练功的。杨云清对《武当九阳功》“童子身练功”的猜测也由此得来。
他仅是猜测,系统却给定了下来!
对于要保持童子身,杨云清却并不在意,这门功法对他而言不过是过渡而已,而且想要修到大成应该也并不难。
杨云清将这套功法改名为《纯阳功》,写下后交给了杨明远,声称是自己这些年来,根据涅阳草药力在体内的流转,加以仔细感悟后所创。杨家人也并未过多怀疑,杨云清既然能够浴火涅槃,在此过程中获得一部功法也并不奇怪。
至于《左右互搏术》,杨云清暂时并没有拿出来,他想先在日常生活中练习,等家族中有人发现端倪后,再声称是自己近来瞎琢磨的。等自己互搏术登堂入室之后,才是拿出来的最佳时机,倒不是他想藏私,而是一门“随意间创造”的奇术,其他人也不敢去修炼。有一定成效之后,才有说服力。
在此之后,杨云清就开始了自己的苦修。
每日卯时末便醒,活动开身体之后,上午挥使青龙爪,修炼《青龙劲》,午时左右修习《武当九阳功》,午后练习家族中的两套剑法。空余时间就去藏书楼观看一些经义典籍和练武心得,日常行走坐卧之间心分二用,练习《左右互搏术》,为此经常弄出许多啼笑皆非的事情,他也不以为意。
他极少给自己放松的时间,杨明远和杨云山看在眼里,既欣慰又心疼。刚开始时,杨父还来劝过,结果得到他这的般回答:“父亲,我已经落后了其他人六七年时光,再不努力,如何能追赶上他们?孩儿也知学武之道讲究张弛有度,但孩儿的身体比他们强健得多,修炼时间自然也可以适当延长。您放心,我会把握好尺度的。”自此之后,杨父他们便不再劝。
东元大陆,武风极盛,就连底层的庄稼汉也会一些粗浅功夫。在很多人眼里,习武是一种工作,是一种需要。条件好的人在习武之余处理事务,条件差的在劳作之余习武。大多数以武功立身之本的门派弟子,也属于前一种人,最多再多上几分兴趣和爱好,动力更强一些,杨家之中,也大多是这样的人。
但像杨云清这种以无上武道作为全部爱好和毕生追求的,实在少之又少。因为在绝大多数人心中,几乎从一开始接触武道的时候,就或轻或重地受到了“我不可能做到那种地步”的心理暗示。这不是他们不自信,而是事实如此。习武者千千万,能成就武帝、破碎虚空者,百年间也难有二三人。
杨云清的勤奋刻苦很快就被众多小辈得知,初时还有支脉的人冷嘲热讽,后来却默不作声了,在他们眼中,杨云清的练武已经不能用“勤奋刻苦”来形容,而是“疯狂”!他们敢和普通人比,偶尔敢欺负一个落后多年的所谓天才,也绝不敢惹一个疯子。
后来在杨云清的影响下,很多人都比以前刻苦了不少,能坚持下来的,又以嫡系小辈居多,因为他们更能意识到实力的重要性,同时也兼具着主脉的骄傲和责任感。
两度春秋,眨眼即逝。
这一年的第一场雪早在十月下旬就落下了,杨云清在两天前刚过了他十六岁的生日。此时他正走在去往后院大堂的路上,他的身高看上去已经与其父兄差不多,称得上是一个清俊魁梧的少年郎。他只穿了两件薄衣,原本以其后天三重天的修为本不至如此,但他一边行走,还一边控制运行着《纯阳功》,是以不惧严寒。
两年来,他所修的《青龙劲》、《纯阳功》和《左右互搏术》已尽皆小成,此行正是呈递所写的《左右互搏术》,它的效果在近半年来已逐渐得到了认可。
ps:金系武功,大多因剧情需要而设。诸位若是有何高见,可以在此讨论。
(本章完) 。♂丝♂路♂文♂学♂网*♂www.su♂ns♂il♂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