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襄州张氏(第2页)
“什么是‘萌’?你要走?那明天……”
“不都说过了嘛,白唱三天,三天后见客,每天少见一二人即可,磨亮了刀往死里宰。放心吧,娘子知道该怎么做,另两首长短句也已经留下了”
小玉还要说什么,柳娘子制止了她,“三首长短句要不要扬你的名声?这是个好机会。”
“不要”,方星河想都没想的拒绝了,现在算起来还是初唐,长短句是伶工词的地位不可改变,背上这样的名声固然是一时看着热闹,但对长远的科举之路却难说的很。
方星河不想要柳永那般章台才子的大名,更不想要他“且填词去!”的结局,他要的是稳,唯行稳方可致远。
船靠岸,方星河洒然而去。身后船上,柳娘子看着他的背影露出了难得的笑容,“星河长大了!”
“嗯?”
“以前是我们照顾他,这次倒是他在照顾我们了。小玉,你当初把他领上船实是你从小到大做的最对的一件事”
小玉听的高兴,天线宝宝般得意洋洋的摇着脑袋,“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他就是跟别人不一样嘛,哪怕穿的破破的在人群里也能一眼认出来”
方星河回到州学,跟门子说了不少好话,又被舍监嘟囔了好几句后才进屋。
兰东海还在看书,依旧是走时看到的姿势。方星河目睹此状既感叹又自省。
此人太勤奋了,难怪能在老生班中脱颖而出;以大唐天下之大,像他这样的勤而好学者又有多少?不敢想,简直不敢想啊。
一念至此,本准备回来就休息的他默默拿出日课,工工整整两百字练完后才就寝,而兰东海竟也不觉其晚,咦,微斯人,真神人也!
第二天上午方星河出了趟门,给阿耶阿娘和小妹买了些东西后就匆匆而回,不是不想再逛,而是领略襄州繁华实在太花钱,他却偏偏没什么钱。
回到州学,正碰上周博文来找兰东海,旁边站着胡志平。
周博文在兰东海耳边低语一番后兰东海开始更衣,把身上常年不变的士子青矜换成了绫制襕衫,随后三个人一起走了,兰东海与胡志平走前看向他的目光中颇为尴尬。
他们应该是去参加诗文会了,路子应该是周博文找的,毕竟四人中就他家世最好。
方星河想明白之后不在意的摇了摇头,玩这种小手段,周博文还真是幼稚啊!
这一天剩下的时间他就在舍中用功,静下心后浑不知时间之流逝。
天交暮黑,兰东海带着些醺醺酒意回来了,看到方星河脸上很不好意思,就好像做错了什么事一样,摊开书也看不下去,身子老是拧来拧去。
“方星河”
方星河从正写的字上抬起头,“嗯?”
“今天那个诗文会别人邀的是周博文,我和胡志平也只是跟着他去见识见识,所以……”
这是个一点亏心事都做不了的诚朴君子啊,他根本没做错什么却弄的自己这么难受,方星河笑笑,“周博文愿意邀谁是他的自由,更与你和胡兄无干,我知道,兰兄大可不必解释的。诗文会怎么样?”
“参加诗文会的有州城和一些县中学子,州城的见识确实比县中来的广博,但在勤勉上似有不足”。
兰东海说完又想了想,“总之若是上了科场,他们确乎要强一些,却也强的有限,不必怕他们”
“兰兄好见地,既是参加诗文会,兰兄可有得意大作容我拜读?”
“今天参加诗文会的人太多,我见大家都抢着说,我就没说,胡兄也是如此,唯有周学弟赋了首诗”
他没说赋的什么诗,也没说其他人听了之后如何,那就说明周博文在诗文会中的亮相很一般,诗一般,评价也一般,既然如此也就不必再问了。
方星河继续埋首日课,兰东海或许是饮了酒的缘故,话明显比平时多,“诗文会一般,不过会中倒是听到个大消息”
方星河没问,兰东海自己说了。
消息是关乎襄州张氏的。
襄州张氏并非显宦之家,亦非巨贾富室,之所以出名就在于其家传的《三礼》之学。
所谓《三礼》是指《周礼》、《仪礼》、《礼记》三本书,其中《礼记》乃《五经正义》之一,科考必修。襄州张氏自六朝正始时代便开始专研《三礼》,历数百年绵延不绝,实已成为其家学。
张家六兄弟上承家学复经数十载浸淫,张礼之名早已名闻遐迩,惜哉数年之前六兄弟中居中的四位在短短时间里相继谢世,遂使留下的两人越发被人珍视,这其中又尤以进士出身的张家大兄张柬之最被推重,有《三礼》正宗之称。
这些事都是从乐乡来时的路上听周博文说的,兰东海所说的大消息就是素无授徒之念的张家大兄张柬之准备开山门了。
对于士子们而言这的确是大消息,方星河也不例外,讶然道:“周博文不是说孟将先生志不在私学,并无授徒之念嘛”
“听说是因为几个弟弟短短时间里相继谢世,留下不少子嗣,张家经济营生大受影响,孟将先生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信哉斯言啊!方星河无言,与兰东海对视之间俱都一叹。
随后两人不再闲聊,各自用功直至安寝。
提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