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天不遂人愿,连年的天灾人祸和动乱,让宋家村根本就培养不出一个有功名的读书人。
身为里正,还是了解一些文宁宣的情况的,知道文宁宣是读书人,还很出色,里正当时就心中一喜,宋家村总算是要出一个读书人了。
只要文宁宣的户籍改过来,换成宋姓,再考个功名,他就是宋家村的大功臣,人人都会敬着他。
文宁宣能这半个月一直不被打扰,这才是根本原因,里正可是都挨家挨户地约束过的。
眼看着童子试在就眼前,可偏偏文宁宣的户籍问题迟迟不能得到解决,里正能不愁吗?
可这户籍问题,可不是他想改就能改的,原先文宁宣的户籍,可是下忠勇侯府,就是再借里正十个胆,他也不敢上忠勇侯府的门去要求改户籍啊。
这不,他就只能自己一个人发愁了,文宁宣落户宋家村半个月,里正的头发都揪掉了不知道多少。
这个问题,还真不是游岚压着不肯给改,而是因为文宁宣的身份问题太敏感,除了当今圣上,还真没有人有资格该他该。
索性,游岚就将这个问题忽略掉,等圣上发现的那一天,反正她关于两个孩子抱错的折子已经递上去了,什么时候曝光文宁宣的身份,就看圣上什么时候去查了。
世子的问题,可不是小问题,虽然两家抱错了,但是立世子是需要圣上立的,同样废除也只有皇帝能废除,若是随随便便的废立,岂不是太儿戏了?
是以,尽管方煜已经在忠勇侯府住了半个月,但是他的身份还是少爷,而不是忠勇侯府的世子。
皇帝日理万机,世子的事情虽然重要,但是绝对称不上紧急,赶巧这些天皇帝的身体不是很好,折子也就一直未曾看。
文宁宣煮饭的米,还是和村里人用银两换的,宋氏家是真的穷,下下锅的米都没有,不然方煜也不会差点死掉了。
家里有用点的东西都在宋氏死后被宋氏的娘家人搬走了,若非灶台不好般,宋氏的娘家人差点连灶台都给搬走了。
如今家里的一切,都是文宁宣自己置办的。
这场变故,是年仅十岁的文宁宣,飞快的成熟起来。
因为知道读书科举才是自己唯一的出路,除了吃饭睡觉,文宁宣一心扑在书本上。
只是身体因为营养没跟上,瘦弱了不少。
唯一值得庆幸的,大约就是此时正值秋天,天气凉爽,倒是没有生病。
“文宁宣。”
烧饭间,一个和文宁宣差不多大的孩子来到了大门外。
文宁宣听到熟悉的声音,连忙去开门。
来的孩子是方煜最好的朋友,名叫张四毛,这些天没少给文宁宣照顾,是宋家村里对他释放善意最多的人。
用张四毛的话来说,甭管住在这座房子里的人是谁,反正他张四毛就认里面的人是他兄弟。
后来从张四毛的话中,文宁宣才知道,方煜挨那顿差点死掉的毒打,就是为了保护张四毛,两人之间从小一起长大,感情很深。
两人的成长经历也很相似,都是寡妇带大的,张四毛的娘也是寡妇,一手将张四毛带大。
对寡妇,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历来都不少带着偏见看他们的人,古代尤盛。
二人都是在村子里被排挤的孩子,同病相怜,两个人倒是感情格外的好。
不过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缺乏壮劳力的寡妇家,想也知道,根本没什么油水,都穷,勉强活下去罢了。
这样的活下去,还是辅以一些旁门左道的法子才行。
比如方煜之所以被打,就是和张四毛一起去翻捡镇上员外家倒出来的吃食。
里面有不少还能吃,不过对富人家而言,已经是垃圾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千古来莫不如是。
照理说都扔掉了,被捡走也没什么,但是赶巧那天员外正好出门,见到他两觉得他们翻捡剩饭的样子晦气,给他带来的霉运,不说好歹就让下人往死里打。
穷人家的孩子,命不值钱,哪怕是打死了,顶多也不过赔几两银子罢了,没人在意的。
要是没人告官,官府哪怕看到死去的穷人都懒得查,谁让如今天下初定,皇帝要忙的事情一大堆,连中央都忙不过来,更何况地方些许小事呢。
只苦了普通的穷苦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