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南纱走了大概一个时辰,甬道仍未到达尽头。
第一支火把已经燃尽,这是第二支。幸好每隔一段路,墙上就会出现两三支火把。
正所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甬道修得十分考究,砖石之间严丝合缝,连一根头发都插不进去。这种建造技法相当古老,应已失传。
令她在意的,还另有一事,她发现,砖石上虽无繁复的雕花,但每隔一段路,某块砖上面就会出现一条龙纹。
燕南纱注意到,这条龙纹,和龙渊剑剑柄上的纹,是同一个样式。
修葺者和龙渊剑之间,有何关系?
燕南纱只听哥哥稍稍提过一两句,传说中,龙渊剑有神力,持剑者可以平乱于天下,至于剑从何而来,哥哥也不得而知。
又走了半个时辰,前方甬道消失,出现一个方形出口,火把照耀下,就见甬道下方两阶处为一个岩洞。
岩洞不大,一眼知底,其正中位置,有个石台,石台也就三两阶,放眼望去,台中间好像有什么东西。
那东西似乎是一块石碑,但石碑前又摆放着一堆黑乎乎的物品。
火把的光照有限,目力所及,并无其他出路。
燕南纱迟疑了一下,决定上前察看,一手举火把,一手握紧剑柄,缓缓靠近。
愈靠近,看得愈发清楚,石碑前,是个人形石刻,石刻的姿势很奇怪,似蹲似坐。
石刻上长满了青苔,与石碑的颜色几近一样。
燕南纱松开紧握剑柄的手,走上台阶,半蹲在人形石刻面前。她想看看后面的石碑上刻的。
她探过头去。耳边贴着人形石刻,石碑上的字迹非常潦草,又被青苔覆盖,难以辨认。
伸手去摸,青苔潮湿。
大漠之下,竟有如此滋润之地?也就是说,此处应是地下河道所过地域。
关于地下河道,她有所耳闻,西凉大漠往西南几百里,便有一大河,名为金沙河,金沙河对岸,便是金国土地。
金沙河主流并未往同国内陆延伸,只有几条细小的支流蜿蜒而过,在到达炎临关前就干涸了。
不过并不是断流,只是继而转入地下。
她心想,估计这条甬道就是支流之一,有很少的水源,流入炎临中的古井。
也就意味着,自己正在朝着同国的西南边界走去。
搞清楚了方向,燕南纱心里也就有数了。
曾经阿爹不让她和哥哥离开龙渊村,说越靠近水源,战事越纷杂。
就在她正准备起身的时候,忽然感觉有一丝异样。仿佛有一丝视线,投射过来。
这里有人?她屏住呼吸,却没有听见响动。四周安静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