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呷彝族名叫“莫色阿依”,按理说大家应该叫“阿依”,因为她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子。阿依:是彝族语对家里第一个女孩子的称谓,有点类似于汉族“老大”的意思(他们孩子的排行是男女分开排序),“阿呷”其实应该是家里第二个女孩子的称谓,也不知为何大家都叫她阿呷了,阿呷说或许是因为在她上面有一个“叔伯姐姐”缘故吧,她说她也不是太清楚,反正大家从小就这么叫了,也算“约定俗成”吧。
我说,那我要叫你原来的名字:一来是我喜欢,二来嘛,我不想和别人一样一样;我说我要做“不一样”的人,我要你感觉到我的“与众不同”——我要你永远记住我!
我说为此以后我将不再叫你阿呷,而是恢复你本来的名字——阿依!最后我这样说到。
阿呷倒是开通,她说名字只不过是一个符号而已。“随便你怎么叫——只要你喜欢!”她说。但后来我还是叫着她“阿呷”了,毕竟已经喊顺了口。
阿呷的亲生父亲,一位没落的彝族贵族,年纪大她母亲近四十岁,是鼎鼎大名的田坝土司冷光殿的大管家。上世纪五十年代大凉山解放后他们被政府统一安置在呷洛县民政局的一个大院里。
这干人一般都不干什么,只是挂一个政协委员的虚衔;除少数以外,一般也都没有什么具体的工作,只是在重要的会议和场合去做做样子,比如象征性开个会、投个票啥的,以表明他们对民族大团结、以及对党和政府的支持。国家每月按时给他们发工资(大大高于同期普通干部平均收入水平)。
阿呷的母亲生长在贫瘠的大山沟里,没有读过一天书,16岁时由父母做主嫁给大管家做了续弦。母亲一共生了三个小孩,她上面有两个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