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如和两道童走到洞口,伸了伸拦腰,男童道:“我们要去寻水做饭了,你和我们去吗?”
“去吧。”月如想想,应道。
三人一同来到半里外的一个山涧,那山涧深有数丈,一根绳索打了很多节,拴在上面一抹老树上,伸下山涧。两个小童顺绳而下,月如见状急忙跟随,好奇地问道:“来这儿干什么?”
“采水做饭啊?”女童回答。
“都是打水,你们怎么叫采水?”月如继而问道。
“那是春秋夏三季做的,到了冬季,水化成冰,所以只能采水了。”男童解释道。
月如听了,不再言语。
三人下到涧底,涧底有一潭清水,但清水早已成冰,如明镜般。那两个小童并未走向潭水冰面,而是走向潭边的花草树木,只见那男童从腰间取出一个鸡蛋大的木锤,女童取出一个碗大的铜钹。
男童走到一株小树前,捏住一根上面结满冰凌的树枝,树枝早被冰凌包住,光闪闪,和冰柱一模一样。女童便将那铜钹举了过去,男童用木锤轻轻敲打冰凌,冰块便从枝上脱落,落在那铜钹之内,打完一枝又打另一枝,打得小心翼翼,恐怕伤到那树枝似地。
月如一看这山涧里长满挂着冰凌的小树,便问:“这树木怎么都挂冰凌?”
女童说:“这里雾气大,雾气一大便聚于树枝,成为露,露遇冷为霜,霜遇寒为冰。我们道家讲究清修,要想飞升必饮无根之水,这枝上冰凌便是无根之水。”说的月如点头称是。
……
月如和两个小道童采回这无根之水,生火化开之后,从地窖中取些萝卜白菜一起煮,又从洞外的一个坛子中取出早已做好,冻在外面的玉米饼子热了放在桌上,这才叫琴音仙姑一起进食。
四人吃罢,琴音仙姑问:“月如,你看我们生活是否清贫,淡菜寡味的,忍受得了吗?”
“师伯,我也是道姑,普静庵同样吃素的。”月如答道。
这时,那男童打开一个坛子,舀出一盘连红色酱状东西,又从另一个坛子里舀出一盘黑色东西,说道:“尝尝我们的美味吧?”
月如用筷子挑起连色东西放到嘴里,甜甜软软的,有一股清香的酒味,便说:“这是桃花露对不对,我们普静庵也做过,只用三月的桃花晾上两天,然后放进坛中洒上些酒封住,放入洞中过了一百八十天便可吃。能够眼明心亮,驻颜益寿。”
“你说的不错,这就是桃花露。但我们这桃花露采的都是山上野桃花,而且每个枝头采两朵。桃花开时,枝条尖尖上的先开,便先采下,那时花还没招蜂引蝶,纯洁无比,采摘下来做成桃花露,比成熟之后的花朵酿后要清香许多。”
月如听得目瞪口呆,心里暗道:这琴音仙姑格调真是高。
忽见那两个小童和琴音仙姑用筷子挑黑色之物,而且吃得津津有味,好似比吃这桃花露更香。月如不禁自己也用筷子挑了些,这像酱一样的东西刚刚入口,便泛起一股咸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