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总掌事认为主子还小,不通中馈,也未早早将具体财物与她说清楚;
而大奶奶去世前交于女儿的匣子,因接着而来的丧事,二姑娘也忘了个一干二净,被青浅放入了随身的紫檀木大箱子里,沉默至今,不知何时才见天日。
如今,二姑娘终于踏着她娘亲自设计的三千六百里水路,到了钱塘县西溪庄子了。
大奶奶,您该瞑目了。
一阵喧阗过后,二姑娘一行先行坐上了马车,抱剑、伺墨骑马护持左右。
青浅正和姑娘抱怨这边的路不如京城的路平坦时,马车就停了下来。
下得车来,二姑娘抬头一看,已经到了正门,硬山顶粉墙黛瓦屋舍与北方极不相同。
正门台阶三四个,两边左右石狮子威武雄壮,又种着香樟树,或许年份尚短,看着葱葱郁郁,也只与华盖大小。
两扇乌大门,上面各有铜环锃亮。往左看,一溜粉墙高大,上下都装着支摘窗。
春兰牵着二姑娘的手一边走一边说话:“南方屋舍与北方不同,因着这边有黄梅气候,极是潮湿,因此多建楼房。”
说着话就进了大门,并未有照壁插屏遮挡前后,院子倒是十分阔朗。
“原本就是这么大,前后左右皆是二层楼阁。”春兰继续说话:“等奴婢到了后,才发现这里根本住不下这许多人,且姑娘也没有和下人们混住一起的道理。因此就拆了北面的屋子,建了二层三间花厅,再开了穿堂,在后面建了一个与天逸阁差不多的院子。这里就成了外院。”春兰说着话就朝着她丈夫滕立贤看一眼。
滕立贤会意,立即招呼着拖家带口的张大、沈大郎等一家都留在了外院,二姑娘回身看了一眼,继续跟着春兰进入了内院。
进了内院的门,迎面是一座青瓦白墙刻鱼龙照壁,左右皆有抄手连廊,转过照壁一看,果然与天逸阁相似,只是更加阔朗,正房及耳房、左右厢房上下二层皆有连廊相通,又分别在东西二侧建了楼梯。
中庭用青石板铺就,四角规规矩矩地种着桂花树等。中间一个束腰圆底刻着云纹的硕大石雕花缸,里面养着几尾锦鲤。
再与天逸阁不同的是用了悬山顶而非世家高官可用的歇山顶,那些隔扇格心雕刻也粗糙,到底简陋了许多。
寒兰跟在了二姑娘身后,心里默默地叹息。
可寒兰不知道的是,江南庭院多与北边不同,少有人使用四合院规制的。
春兰到的时候踌躇着要改了这个院子,可这乡下木匠、石匠、雕刻匠人都可以找,只是这四合院悬山顶的屋子却无人会制图。
一直等着抱剑和伺墨到了,几个人合计了之后,去了杭州府多方打听,才找到了原工部主事告老还乡的颜大人,经颜大人荐举,请了杭州府有名的工匠才制了图,只是时间紧迫,未能精雕细刻粗粗而就。
“东厢房北面的耳房底层也开了两扇门,姑娘平时出入尽可使用此门。正房的东耳房下面是穿堂,后面也是五间二层的楼阁倒座,靠着东面还有个三间的灶房。”
手机端阅读:m.yumibook.com 更多更好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