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齐鲁猴子成了如今的江淮之虎,瓦岗来人商量会盟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杜伏威很高兴重回家乡河南,所以就当上了河南义军的副盟主。
对于被杨玄感任命为江淮道行军大总管这件事,杜伏威很不高兴。
历史上的隋末各路反王中,杜伏威算是最憋屈的一个。老李家赢了天下当了皇帝自不必说,老王家老窦家老翟家老萧家老薛家等等等等,不管是最终兵败身死还是只能称一时之雄,哪怕是投降了也大都能得个善终,福及子孙。只有他老杜,怎么也算是各路豪雄里边排在前几名的,在小猫小狗都敢称王称帝的时候,就憋憋屈屈的自称了个总管,还先降了杨侗,后降了李渊,老老实实跑到长安当起了宅男。就这样还没落着好,他把兄弟辅公祏在江淮造反关他这个长安的寓公屁事,结果人家李渊随便伪造封书信就把老杜的脑袋剁了,并籍没全家。
老杜混得如此之惨,说白了根由就在于他是个没野心、而且小富即安的的人。这样的人通常家庭观念很重,老杜就是这样。他一直盼望着能衣锦还乡,如果能收拾一下当初欺负他的格谦、张金称什么的就更好了。他一点都不想回到江淮那个破地方。对于老杜这个标准的中原人来说,淮河以南都是标准的边夷蛮荒之地。
所以杜伏威没搭理杨玄感要求他出河南,占领江都、丹阳的命令,而是继续打着河南义军副盟主的旗号一路东进,连下梁郡、彭城,与辅公祏会师下邳,威胁琅琊。
……
再说窦建德。
老窦是河北漳南人,原来在地方上当个小军官。他为人四海、讲义气,很有“及时雨”的风采,说白了也就是黑白两道通吃,所以被当地官府列入了重点监视的黑名单。后来他又跟先后造反的孙安祖、高士达牵扯不清,所以当地官府理所当然的通缉窦建德,并杀了他全家,老窦这回不想反也得反了。
于是老窦投靠了高士达,当上了二当家。大业八年春,河北义军在高鸡泊会盟,王薄、高士达、孙安祖、孟海公、格谦等均是一时人杰,窦建德还排不上号。可后来河南河北义军商议共同起事的时候,老窦的机会来了。
两河义军打算一起造反,夺取大隋天下,当然事关重大。可是两河义军内部本身就是大杂烩,平常自家人关起门来吵架、推开门抡刀的事儿都没少干,更何况平常联系更少的两河义军?于是有人给出了个主意:双方互派一个比较重要的头领,到对方那边当副盟主,专司两方沟通联络之职。
然后河南方面派来了孟让。
孟让这家伙河北义军太熟了。当初在长白山跟着王薄混,本事不大、实力不行,跟杜伏威一样被欺负成了狗,又让张须陀揍了个鼻青脸肿。没办法,孟让照猫画虎学老杜往江淮跑,到了江淮又被站住脚跟的老杜欺负,被撵得吱哇乱叫跑到河南投了瓦岗,混得甚惨。这事整个河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原本高高兴兴打算到河南当副盟主的孟海公立马不干了——与孟让为伍,他丢不起这个人。
于是在河北义军中站队要排在队尾的老窦发现,他的机会来了。
他本身人缘就不错,高士达、孙安祖是他的生死弟兄,王薄、孟海公、格谦等人也很看得起他,再加上他跟孟让在身份、地位上相差仿佛,不会堕了河北方面的面子,所以他就顺理成章的成了河南义军的副盟主。他的几位把兄弟还体贴的给他凑了三万精兵,所以跟灰头土脸的孟让相比,老窦赴河南上任那可是志得意满,兵强马壮。
所以在河北义军,人们所熟知的副盟主就是孙安祖和高士达,少有人知还有第三个副盟主叫孟让。可在河南,当窦建德率本部人马在封丘大败刘长恭部、斩首二万之后,河南义军从此就有杜伏威、窦建德两位副盟主了。
对于被杨玄感任命为河东道行军大总管这件事,窦建德不像杜伏威那样抵触。与老杜不同,老窦是个野心勃勃之辈,河东河北对他来说只是成就王图霸业的所在,没有区别。
可是除了野心之外,老窦还是重义气的人,而且除了重义气之外,老窦还是个大局观很强的人。
在他看来,杨玄感集重兵西征关中,压根就是一步臭棋。
河南道是天下中枢、关键之地,已经牢牢的掌握在杨玄感手中,根基已成。关中虽然重要,但是那里历来都是守成之地,易守难攻,西征胜负难料,而且并非当前的急务。如今对杨玄感威胁最大的就是隋帝杨广手中的几十万东征败兵,只要把他们干掉,整个天下几乎是唾手可得。到时候只需派出信使一名,整个关中即可传檄而定。
窦建德认为,杨玄感的这番安排,如果不是他天生白痴,就是包藏祸心。无论是不许翟让进洛阳、命令杜伏威攻略江淮、指派自己讨伐河东,还是让河北义军拼死阻击杨广,名义上是为西征大军保护两翼和后路,实际上就是在分化瓦解各路义军势力的同时清除异己。
瓦岗军主力随杨玄感西征,老窦拿脚后跟猜也能想到这就是群炮灰,必然在潼关城下死伤狼藉。江都守将王世充乃是当世名将,手握八万雄兵,其中半数是从闻名天下的十二卫中抽调的。老杜窝在江淮西边的时候连钟离和历阳都不敢招惹,更别提江都。只要一听王世充挪了挪屁股,老杜立马远窜千里头都不敢回。这货放着江淮之虎不当、跑去河南义军当副手不是没有原因的……
指望老杜拿下江都干掉王世充,不如指望杨广立马横刀自杀让位给杨玄感更现实点。
对于攻取河东这件事,窦建德觉得有希望但是没意思。一来他对河东之地很陌生,客军作战本就麻烦重重,而且上党、长平等地不但地形复杂,而且出了名的穷困贫瘠,不利于大军就食,实在是让他头疼。二来原楼烦太守李渊被杨广任命为山西河东慰抚大使,一上任就接连剿灭当地数股义军,据说颇为难缠,想必在太原郡内定有一场恶战。最关键的是,如今河北战局是当务之急,西征关中已经箭在弦上,哪怕是攻略江淮也能说出一定道理,可李渊缩在河东不过一介守家之犬,弃之无妨食之无味,这当口招惹他干吗?
窦建德手握五万大军望之意兴阑珊。
关键是河北啊!河北义军将杨广阻于涿郡月余,已经是师老兵疲渐有不支。尤其是在高句丽担任后卫阻截任务的十二卫精兵撤回来之后,迎头撞上由河间北上承担侧击任务的孙安祖、高士达部,六日内连破三道防线,孙高两部折损近半,已成溃退之势。而齐郡郡丞张须陀玩儿了命的北上救驾,驻守卢龙的罗艺动向不明,一旦这两路兵马到达涿郡,便是河北义军崩溃之时。而自己,则是河北义军唯一的救兵。
当高士达兵败身死的消息传来时,窦建德再不犹豫,分兵一万由高昙晟率领挺进河东,自己则统率剩余的四万大军星夜北上,驰援河北!
拿下河东,窦建德有七成把握。挽河北颓势于既倒,窦建德连一成把握都没有。但是既然生于乱世,欲图不世功业,自当向死而生,方是大丈夫所为。
窦建德豪情万丈!
。VIP。♂丝♂路♂文♂学♂网*♂www.su♂ns♂il♂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