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书生

字:
关灯 护眼
醉书生 > 分隋 > 第三十六章 李世民(下)

第三十六章 李世民(下)(第2页)

    杨霖和窦诞窃窃私语了半天,全没注意李渊父子不知何时已经止住了悲声,走到二人身后,把两人的对话听了个一清二楚。

    听到杨霖如此说,李渊忍不住插话道:“杨世侄可有应对之策?”

    杨霖和窦诞赶紧告罪,李渊却不肯放过他连连追问,杨霖哪里有什么应对之策,只得挠挠脑袋反问道:“当今天下大乱,不知世伯有何打算?”

    “唯保家卫族耳。”李渊毫不犹豫的给出了答案,看着杨霖的眼光中多了几分赞赏。

    “却不知皇帝陛下缘何不回驾东都或京师,反而驻跸东南一隅?”杨霖灵光一闪,追问道。

    “陛下的心思,老夫冒昧猜度有二。其一陛下东征之心未息,江淮齐鲁之地不论就地征召骁果、民壮、粮草军资还是在沿海沿江打造战船,都优于河南祸乱之地,陛下御驾亲临自然利于就近督促东征诸事。其二,在陛下的心中,东都、京师有代王侑、越王侗坐镇,且有大将军屈突通、王世充一东一西重兵钳制,河南诸贼不过土鸡瓦狗尔。只待东征平定了高句丽,大军班师之时捎带着一战剿灭罢了。所以陛下摆驾江都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陛下还要东征?”杨霖被吓了一跳。

    尽管在历史上杨广曾三征高句丽,但是这回毕竟不同。虽然刚刚兵败的时候杨广曾传谕天下,尽征河北、河南、河东诸郡丁壮为骁果,尽调天下粮草兵甲于涿郡,来年开春要再征高句丽。可是随后三河之地闻诏皆反,杨玄感更是把个大隋朝搅了个天翻地覆,皇帝陛下本人也在河北被叛军揍了个灰头土脸。大家都以为皇帝会借驴下坡不提此事,也都乐得把皇帝的这道诏令当成了耳旁风,可谁能想到皇帝居然视大隋江山危若累卵于不顾,一门心思的跟高句丽过不去?

    “确实如此。老夫已经接到陛下诏书,卸任太原留守、山西河东慰抚大使之职,即日奉调前往怀远镇征集督办东征粮草事。来年三月陛下必亲率大军集于辽东,再征高句丽。”

    “可是上次东征损失惨重,河北河南乱成一团,哪里还征集得来军士粮草?”

    “上次东征我军确实损失惨重,在辽东之地遗骨不下四十万,不过大都是临时征召的行军、民壮而已。所谓十二卫府兵尽丧辽东,不过是宇文述和裴蕴等人为了轻慢高句丽军心而使出的计策。如今十二卫兵马,半数由于仲文、薛世雄、来护儿三位将军统领在河北厉兵秣马,半数由陛下亲领在江都随时准备北上。有此大隋之干城为根骨,只要主帅用兵不出差错,即便骁果民壮征集不来,平定区区高句丽跳梁小丑不在话下。”

    “那世伯准备离开河东赴怀远镇上任?”

    “朝中重臣弹劾老夫剿匪不力,陛下亲笔诏书将老夫连贬四级,左迁为护粮督尉发往军前效力,老夫还有得选吗?”李渊苦笑着,眼神中却颇有玩味之意,又笑问道,“不知贤侄有何高见?”

    这个李老倌明明是不想离开河东这块他可以一展身手的风水宝地、蹲在杨广身边当个没牙老虎,还问我有没有什么高见,明明是想借我之口言己之事,当我是个傻子吗?杨霖忍不住翻了个白眼。不过他如今自身难保,除了抱住李渊这条不算粗的大腿之外,哪还有别的选择?只能任由人家摆弄。

    “呃……小侄以为,世伯您去不得呀!”想通了自己的处境,杨霖立马进入角色,开始用心的给李渊出谋划策。

    “哦——贤侄以为老夫为何去不得?”李渊脸上的笑容更盛,要不是眼睛上的红肿未消,压根看不出来他还在遭受丧子之痛。

    “皇帝老……陛下一直见疑于世伯。此番世伯在河东治政安民、剿匪平叛就算称不得赫赫之功,也算有所作为,却仍被陛下和重臣们指摘、贬谪,可见朝廷不容世伯之心已经显露无疑。世伯若是奉召赴军前效力,从此被朝堂冷落、再无一展宏图的机会倒在其次,最怕的就是军中兵凶战危的,再加上有人推波助澜,世伯稍有不慎恐有性命之忧啊!”

    杨广猜疑李渊是真,至于要干掉他杨霖觉得倒不至于,史书上也没这么说过。不过杨霖可不想李渊一走了之,那样一来他就无处可去了,不如吓唬吓唬李渊。要是能说动李渊拥兵自立那就更好了,反正这是早晚的事,他还能捞一个从龙之功。

    不过李渊那是何等样人,岂能被他几句没头没脑的恐吓之言吓住?所以他只是面不改色的捋须微笑,继续追问道:“依贤侄之见,老夫当如何自处?”

    老倌不上钩,只顾着套杨霖的话,把他逼到了墙角。于是杨霖只能绞尽脑汁的想辙,忽然他想到了李秀凝领走那几万人,眼前一亮,说道:

    “要不……咱们养寇自重?”

    。VIP。♂丝♂路♂文♂学♂网*♂www.su♂ns♂il♂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精灵别闹了 暴君暗恋我的那些日子 军婚之痴汉男神宠妻录 都市巨擘 奶爸大导演 药行江湖 八荒武神 洪荒只有我知道剧情 九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