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下,贤王心满意足地点头,让她走了。
苏墨一走,贤王就拿起了桌上的扇子,摊开一看,果然是苏柳的字迹。
细细抚摸着这两行字,贤王忍不住微微笑了起来。
第二日,天还未亮。早有人将苏墨一行的东西准备齐全,苏墨浩浩荡荡又回了金陵。
苏墨一走,贤王就将那扇子别在了自己腰上,然后去上朝了。
今日朝会,圣上未出席,只传了罗公公前来听政。
贤王先提起昨日圣上安排的事情,只说已经筹备妥当,贺将军已经带了钱银前去治水,不日就要好消息传来。罗公公并不多言,只微微一笑,唤人记录了。
摄政王又提出金库虽足,但北燕与周国虎视眈眈,应加强练兵,并提高税收。这些事情他们早已经讨论过了,也实行了。不过是如今圣上又有意参与政事,故再说一次让圣上知情罢了。
“圣上有所不知,半年以前,北燕在哏梁部兵,意欲攻打我大夏。还是儿臣率先得知先机,悄悄安排人前去烧毁粮草。若非此举,只怕哏梁早已攻陷。现今,儿臣已经加强哏梁与大理一带兵力的部署,就是为了预防北燕周国起兵作乱。”恒王谄媚地献言。
贤王冷笑一声,只不言不语。那粮草是他安排人去烧的,可是功劳送给恒王也罢。
自古就没有哪个皇上不怕手下的人,又怕他们太弱将来无力主持大局,但最怕的,是手下的人太强。
恒王既然愿意出这个风头,不如就让他去挡枪吧。
听得恒王这样说,罗公公仍然是微笑着点头,并不表态。
恒王党只当罗公公这笑是真笑,只当皇上听闻也会欣喜。故连忙抓住了这个机会,将恒王一顿好夸。
“当今圣上虽然福寿安康,然,立储大事迫在眉睫。自古以来,唯有嫡长子能世袭皇位,当今恒王乃周后之长子,又最是英明圣贤,顺应民心。还望罗公公将此言上听,想必圣上也早有立太子之心,只是连日操劳竟又耽下了。”摄政王躬身而前,下跪而言。
贤王眯着眼睛打量着罗公公,想看看他是什么态度。谁知罗公公还是微微笑着,点了点头,让小太监记下了。
“罗公公,臣有一点不明白。”身后刑部尚书上前问道。
罗公公点头,尚书并躬身向摄政王问道:“当今圣上正是壮年,又百岁无忧,何以摄政王如此着急立太子呢?恕臣胆小,只怕摄政王是在诅咒当今圣上!”
这刑部尚书此言一出,贤王也是纳闷不已。他出行金陵之前,与这尚书不过是同朝情谊,并未过多交涉。不知为何,今日竟会出言相助自己。
“宋尚书此言,小王不敢当。虽当今圣上仍在壮年,只怕将来有万万岁的寿命也不可言。然立储之事,与圣上年纪并无关联。自古以来,哪有白头皇上来立储的?”
摄政王与刑部的宋尚书,你一言我一语,就这样针锋相对了起来。恒王党也自然跟着起哄,一个劲地污蔑宋尚书,并怂恿圣上立储。
贤王党一派的人正要发言,贤王轻轻咳嗽了一下,是故没有一人说话。
贤王一心关注着罗公公的动向,只见他一直微笑着,仔细地观察着说话的人。他不敢暴露什么,故咳嗽提醒着。
罗公公见他咳嗽,就回头朝着他微笑。又回过头说:“众位大人所言,奴才会一一禀告圣上,一切由圣上定夺。各位大人还请留心政事,莫要在朝堂上失了体统才是。”
听他此言,这场闹剧才告一段落。并无他事,是故散朝,罗公公自行回了乾坤殿。
乾坤殿内,一人立于窗前,穿着单薄的黄色纱衣,倚在一侍女身上。
“皇上,奴才回来了。”罗公公恭敬地上前请安。
苏仁智回过身来,笑了笑,道:“来得正好,朕正好有些乏味,你来陪朕下棋。”
罗公公一边过来扶着皇上往书桌前走,一边遣退了侍女。
下了两局棋子,罗公公伺候着圣上用膳,随后便站在一边,将今天朝堂上的事情细细地说了。
皇上挥退了侍从,一边慢慢地吃东西,一边轻声地笑:“朕还没死,就已经不把朕放眼里了。这太子一立,只怕朕在这大夏是连说句话的权利都没有了。”
请记住本站:
♂丝♂路♂文♂学♂网*♂www.su♂ns♂il♂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