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 贤王思周燕,周皇念爱女(第2页)
大夏朝中来了一周国的来使。周国长公主乃当今皇后,是故当日苏仁智再次出关,在朝中接待了来使。
来使躬身相贺,又将贡献礼物一并奉了上来。依照往常惯例,几匹丝绸,几坛美酒,金银若干,另有上用的茶叶并精致糕点许多。
这来使神情忧伤,言语仓惶,又再三恳求。
原来周国皇上——长孙庆,病缠已久,近来神思疲倦,恐难大愈,时日无多。又因大夏现皇后乃周国长公主,在出阁之前最为长孙庆喜爱。
长孙庆既然时日无多,自然心内思念女儿,意欲将女儿接回国中,共享天伦之乐。待他西去或等天气回温,再遣人将长公主送回大夏,依旧做大夏的皇后。
这种事情,本来不成体统。
无奈苏仁智向来不喜爱这个长公主,又因为昌和之死,将一切事情看得淡薄。听得来使之意后,便点头应允了,说若是周皇病愈,让长公主在周国待到来年开春再回来。
如若不是这里许多人站着,恐怕苏仁智还会说出“不回大夏也可行”这样更不成体统的话来。
苏仁智一批准周国这个请求,来使喜得心花怒放。一众大夏朝臣,面不改色,内心却唯唯诺诺,颇有怨言。
这长公主并非什么得人心之人,只是毕竟是一国之后,又怎能以他国皇上女儿的身份返国呢?
此中,恒王脸色最为不善。虽长公主在大夏于他并无太多好处,但毕竟是他亲母,又是皇后之贵。他意欲反驳,却又不便多言。只脸上愤愤不平,恼怒地看着来使罢了。
当日,来使便前往凤仪宫,与皇后又说起此事。这皇后感念当日父皇之恩,痛哭涕下,当下便愿意同来使回周,随即便前去乾坤殿外请安并感恩。
第二日,自有摄政王等一干人筹谋,安排了人妥当将长公主并来使送回周国。恒王因长公主乃自己亲母,故相送百里。贤王等一众朝臣也迫于面子,跟了一段距离。
只有苏仁智,借口说自己重病,仍在寺庙内静坐念经。这皇后安危也好,是否回夏也罢,他竟一点也不上心。
却说周国皇上长孙庆,他向来病重倒是真。只是让长公主回国这样的主意,却不是他想出来的,而是他三皇子长孙无定的提议。
长孙无定自年初从大夏回来之后,便知道许多隐情。
苏仁智不问政事,于寺庙带发修行。苏荣恒阴狠毒辣,腹内空空。苏容贤故作圣良,不可小觑。
这长孙无定是有心抢夺皇位的人,也有心攻克大夏。既然知道这样的事情,便日夜想着大夏。
前不久,他得知苏容贤一得力干将正在治水,大夏朝中势力向苏容贤倾靠。又听闻摄政王等人提议立恒王为太子之事,被苏仁智否决。这两个消息一传来,长孙无定便知事情有些不妥。
故他向长孙庆提议,将长公主接回来。花言巧语说了许多,又将长公主在时的景象说了许多。说得长孙庆也心动不已,竟然依着他去胡闹。恰巧的是,苏仁智也是个胡闹的人,竟任由他们将长公主接回来了。
这长孙无定就打着这样一个主意:自己先去与长公主商谈,想办法让长公主撺掇皇上立恒王为太子。就算是此举不成功,他也可以趁机送长公主回大夏,光明正大在大夏待上一段时间,深入地了解一下苏容贤这个人。
然,除此之外,他想去大夏,还有另外一个不能言说的原因。
不久,长公主便回到周国。大夏虽然跟了许多礼仪侍卫前来,但是一进入周国皇宫,便被长孙无定想方设法隔开了。
长公主见过了长孙庆后,只内心觉得奇怪:父皇并未重病至此,何以使臣说得那般险峻。
父女二人向来亲厚,又一别经年,自是一番唏嘘感慨。互诉衷肠后,长公主才回曾住的寝宫休息。
没过两日,长孙无定便深夜潜入了长公主宫内。
一边提及周国一切无忧,望姐姐宽心勿念。一边又为姐姐忧虑将来大事,只将贤王为人说得不堪。
“那苏容贤并非姐姐所出,又是一个极为掩饰的人。一心装作良善,却腹内藏奸。”
“恒王仁善易受欺,若将来贤王登基,只怕姐姐与恒王生死难定。弟弟如今知道姐姐这样处境,担忧得茶饭不思。”
“姐姐今日为后,大夏国君又旧病缠身。还望姐姐不为自己,也为弟弟和恒王着想。趁此机会,与大夏皇上谈谈,尽早将太子之位立定,方为上策。”
“弟虽不才,愿与二哥,共为恒王后盾。如若大夏国君不允,弟与二哥,绝不束手旁观。”
请记住本站:
♂丝♂路♂文♂学♂网*♂www.su♂ns♂il♂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