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书生

字:
关灯 护眼
醉书生 > 风起宋末 > 第1章 破宋为救宋

第1章 破宋为救宋(第1页)

    北宋徽宗宣和四年四月二十三清晨,大雨倾盆,十丈之外不辨人影。&29378;&20154;&23567;&35828;&32593;&936;&969;&936;&12290;&120;&105;&97;&111;&115;&104;&117;&111;&65287;&107;&114;

    如今正是春汛,又逢暴雨,白沟河内水势猛涨,平日里的小溪陡然变成大河。刚好隔开了南北对峙的两军。

    南岸,十万宋军精锐在河边立营扎寨,沿着河岸一直蜿蜒十几里。

    北岸,数十骑辽军远拦子正冒着大雨来回警戒巡逻,马匹踩在泥泞的土地上,一步一个趔趄。

    三十里外,一座孤零零的小城-新城。城墙上,一队队披着蓑衣,带着斗笠的守军冒着大雨来回走动。

    城内,逃难的老百姓冒着瓢泼大雨,携家带口的,推着简陋的家当朝四面城门涌去,却被守城的士卒阻拦在城门口,平民的哀求声同士卒的喝骂声响成一片。

    县衙大堂上,黑着脸的耶律大石正眯着眼睛,冷冷的看着下面众将。一位黑粗的将领正在大声嚷嚷:“林牙,本地男丁凡十二以上,七十以下者,当悉数征发。如此可得士卒三万。”话音未落,旁边的本地将领便站出来反对,顿时又吵成了一团。

    往昔风光无比的辽国,如今已经风雨飘摇。朝廷的精锐已经被金人屠杀的干干净净,辽国五京之中,上京、东京、中京、西京相继陷落,只留下如今南京一道苦苦支撑。(辽国的南京指得不是江苏首府,反而是指现在北京一带。)面对宋人十五万大军的北伐,天赐帝东拼西凑这才勉强凑齐了二千人马,交由耶律大石这个从未上过战场的白面书生率领,前来新城抵御。

    地方不过八百步的小城,三尺来高的土围子,老弱病残的士卒,从未上过战场的统帅。不要说军中的将领,就连城中普通的老百姓,都知道这场仗输定了。区别无非就是主动撤退还是被宋人围歼,眼下将领们正为此事而吵闹不停。

    夏天的雨来得快去的也快,须臾之后,云散雨收。

    城下不知何时已经来了一位翩翩少年。少年一手撑着一把硕大的黑伞,一手牵着一匹健壮的黑骡,仿佛画中走出的仙人一般,宁静而柔美的站在城门前。

    城上一名守军摘下斗笠,探出头来,甩了甩头上的雨水,朝着少年高声喊道:“兀那书生,快快逃命去吧!别来城里送死。”说完之后,转头与同伴调笑起来:“城外来了个傻子!里面的人想逃还逃不出去,竟然还有进来送死的。”

    少年退了几步,整了整被风吹乱的衣服,朝城上拱了拱手,开口道:“烦请将军相报林牙一声,湘乡贡士王叶求见。”

    “湘乡?南朝?”城上守卒们一听对方来自宋国,瞬间勃然大怒,好几把弓箭同时指了过来,纷纷开口骂道:“原来是背信弃义的南朝汉狗!”“杀了他!”“杀了这条汉狗!”眼见着就要开弓放箭。

    王叶赶紧开口道:“且慢!在下乃宋国信使,受宣帅所托,来见林牙。”

    这时候城楼上传来“啪”的一声耳光声,一个粗犷的声音响起:“直娘贼骂谁呢?老子也是汉人。”

    周围响起了一阵讨好的声音:“韩大哥!你不一样,咱们骂南朝的汉人。”

    粗犷声音骂骂咧咧了几声,城墙上垂下来一个吊篮,紧接着探出一个满脸胡须的斗大头颅来,朝王叶开口喝道:“交出印信验看。”

    穿越到这个世界才一个多月,王叶身上有个鬼的印信,除了一个籍贯湘乡没造假外,其余的什么贡士,什么信使全是瞎扯。为的就是求见耶律大石一面,以策干之,好助辽国苟延残喘,替宋国如狼似虎的金人而已。

    后世的历史书上可写的明明白白,辽国灭亡之后,金国立马挥军南下,两年时间就灭了北宋。甚至一度占领临安、杭州等地,赵构像兔子一样被撵到了海上。

    要不是金国接连的两位皇帝都是短命鬼,很快就轮到海陵王这位文青上位,开始偃武修文,还真没南宋什么事。

    历史已经证明了联金攻辽是糊涂蛋选的糊涂路。好不容易穿越一回,王叶自然得尽力阻止这群糊涂蛋继续找死。可惜自己人微言轻,宋国朝廷之上说不上话。不得已之下,只有冒险前来。

    听得城楼上询问印信,王叶赶紧开口道:“印信已丢,不过本官同林牙也有数面之缘。是真是假,一见便知。本官孤身一人,总不至于有诈吧!”

    城楼上商议了一阵,便有士卒噔噔蹬蹬下城前去报讯。

    有辽一朝,都受大宋影响特别深厚,当时辽国的文人士子,都以游学南朝为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爵少豪门:柒指终身 风吹花烬香满园 到不了 指挥官是文职人员 MOBA:我,上汝父,求抓 圣女不好玩 邪王锁爱 全球直播极限求生 快穿之女人何苦 全能修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