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回家,有了独轮车,关竹又来了一番大采购。
一百斤大米,一百斤小米,一百斤稻谷,一百斤小麦,两陶罐十斤装的菜籽油,一陶罐三斤装的酱油,三斤五花肉,十条筒骨,两条排骨。
五把柴刀,一把菜刀,五把镰刀,五把锄头,一把铁锹,一把匕首。
今天卖吃食跟药材得来的银钱,以及之前攒下的银钱,全都花了一个精光。
兄妹五人,不禁咂舌。
李氏目瞪口呆,全程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整个人都是懵的。
哎呦娘呀,婆婆这么败家啊?
哦,不对,婆婆这么大方啊!
嗯,比起自家娘来说,真的很大方啊!
买这么多粮食回去,往后一家人,每天都可以一日三餐,而且一定可以吃的饱饱的!
自家的娘啊,扣扣索索的,每天吃饭的时候,还要亲自给家里的人分饭菜。儿媳跟女儿,还有孙女,都跟低男人一等似的,吃的喝的穿的,都要分个三六九等。
看来,婆婆真的很不错啊!
自从嫁进齐家,虽然每天都要上山赶秋,确实累的很。但是,回到家里,饭菜基本上是可以随便吃的,可以吃的饱饱的。嗯,好吃好喝的,都是一家人一起吃,没有分别。
吃的好不好不说,最起码,她的心里总算没有在娘家时候的那种压抑感,以及屈辱的感觉了。
在婆家,她才真正像个人样,真正有自己的尊严了。
在娘家啊,家里的男人,哪怕是只有几岁的小侄儿,看她跟家里的其余女的,都是不怎么瞧的起的,都是可以呼呼喝喝的。
好吃的,好喝的,以及新衣服,压根就没有儿媳、女儿跟孙女的份。
如今想来,她忽然就明白了,在娘的时候,她跟那大户人家的奴仆,其实也没有太大的分别。
往后,她是不是,应该对婆婆好一点?
嗯,就是真心实意的,从心底的,对婆婆好?
一颗叫做“良心”的种子,在李氏的心里,渐渐的发芽了。
买的东西,都用稻草盖的严严实实,让人看不清是什么。路上,也没有什么熟人,不用担心有人追问。
一家人也很低调,买好东西,就速速出城了。
一家七口人,一个个的,腰上都别了一把镰刀。那独轮车上,也明晃晃的,摆放着一把或者两把柴刀。
这样的架势,想要对齐家的人下手的,还真没有。
一路上,有惊无险(惊,不过是自己吓自己),很顺利的回到了山里的家。
家里老早就有一个地窖,前段时间,关竹又揪着几个儿女跟李氏,把地窖加大加深了,并且还挖出了一条通往左侧树林的地道。
从地窖到树林,其实也不太远,也就二十来米的样子。附近又没有人家,大白天,都可以毫不掩饰的挖地道。所以,进度其实挺快的。
地道挖好之后,又在地道上面的那一块荒地上,盖上了一座大的茅屋。这座茅屋,就用来当柴房跟杂物房。
盖上茅屋,可以起掩护的作用,也可以防止雨水渗透入地道,引起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