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过去了,韩君衍一直未放弃追捕韩君临,但一直没有任何消息,韩君临就似在人间蒸发了一般,再没人见过他。&29378;&47;&20154;&47;&23567;&47;&35828;&47;&32593;&119;&119;&119;&47;&120;&105;&97;&111;&115;&104;&117;&111;&47;&107;&114;
竹叶猜测问道:“陛下,他会不会人已经不在瞿国?”
韩君衍眸子闪烁不定,沉吟道:“有这个可能。”
“既然不在瞿国,那最有可能的就是长青国,看来朕要给唐捷太子写封密信,让他帮忙搜查一下韩君临的下落。”
韩君临此人不除,韩君衍始终无法安枕。
密信是几天后到达唐捷东宫的,唐捷拿着信纸瞧了瞧,也明白韩君衍斩草除根的迫切心理。
唐捷望向瞿国的方向,低语道:“既然是盟友,也为了我们不让百姓动乱的初衷,本宫就再帮你这一次。”
“传本宫密旨,派雪影阁秘密在长青国寻找瞿国叛贼韩君临,若发现他的踪迹,立即逮捕,生死勿论!”
雪影阁是唐捷秘密建立起来的一个类似十六血阁的这种集杀手与情报与一身的江湖机构,它只听命于唐捷。
相对于官方力量,雪影阁力量还是显着有些不足。唐捷思虑再三,决定进宫寻求明帝的帮助。
在明帝府御书房内,明帝在思索唐捷提出的建议。
“韩君临现在真的逃到我长青国了吗?”
“启禀父皇,安全不敢保证,但有很大的可能性。”
“这是瞿国成帝给儿臣的密函。”
明帝接过,良久不语,随后将目光看向唐捷,那意思似乎是在征求他的意见。
“儿臣认为不如卖给成帝一个人情,毕竟现在瞿国已经结束了内乱,韩君临就算回来也影响不了大局。大概他这辈子都注定无法翻身了。”
唐捷见明帝没有说话,接着道:“如今的形势已经很明朗了,所以儿臣认为为了延续两国的友好,我们不妨可以答应他。”
“捷儿,你还是太年轻了。世间一切的事情都没有绝对,皇权的更替更是如此。韩君临是一个有手段又聪明的人,他决不会善罢干休,我们不如再隔岸观察一下。”
唐捷已经明白了明帝的意思,他不想卷入瞿国的皇权之争中,而且瞿国越乱,对一直想要发动战争的明帝来说,越是一个好机会。
唐捷突然跪下道:“请父皇恕罪,儿臣当初有一事擅自在瞿国做了主,回国后一直忘记禀明父皇。”
明帝意味深长的望了唐捷一眼,皱了皱眉道:“起来说话吧。”
“谢父皇。”
“当初儿臣出使瞿国的时候,韩君临为了谈判不落下风,他以宫女的名义强扣押夭夭在皇宫,并且用她威胁儿臣,若儿臣要提出什么过界的条件来,他就要强行纳夭夭为妃。儿臣身在瞿国,为了夭夭的清白,所以一直没有提出父皇的条件。
而且,在瞿国的时候,韩君临多次限制儿臣的自由,对儿臣恶言相向。要不是儿臣据理力争,他差点杀了儿臣的贴身护卫。
韩君临一直在肆无忌惮的践踏长青国的尊严,他根本不将我们长青国放在眼里。儿臣对他一直隐忍着,想着先将夭夭救出来,再跟他交恶摊牌。”
明帝听了唐捷的一番看似很憋屈的话,差点气的掀了御案。
“反了他了,可恶,你为什么之前没有和朕说过?”
“儿臣从瞿国归来时,瞿国已经换了政权,那时候韩君临已经不知所踪,儿臣觉得没什么意义,又害怕父皇因此伤身,所以才没有说。”
明帝总觉得事情有哪里不对,他忽然问唐捷道:“你是不是在瞿国的时候帮过韩君衍?”
“当时韩君临有些疯狂,做事情不按常理,他大有可能同时扣押儿臣和夭夭两人的意思。
那时候韩君衍恰好找上儿臣,请儿臣帮了他一个小忙,让他和当时被韩君临囚禁在宫里的临沂王的独女洛天锦见了一面,儿臣由于当时心中对韩君临的霸道很不满,而且韩君衍答应帮儿臣救出夭夭,所以儿臣就答应了。”
“也就是说,瞿国皇权变换这里面也有你的一份功劳。”
明帝脸色阴沉,看向唐捷的眼神颇为不满。
唐捷忙请罪道:“儿臣不敢,只是当时的情势所迫……”
“所以说,你已经帮我们长青国决定和韩君衍合作了。”
“韩君临此人一直都毫不掩饰自己的扩张领土的野心,一旦过些年此人有这个能力,我们长青国危矣!韩君衍只是想做一个守成之君,他登基对我们没有什么威胁,所以儿臣才敢擅自做主。”
“这么说,你也是为我们长青国考虑了?”
唐捷抬头直视明帝愤怒的目光,眸子里透出一抹刚毅,他答道:“是。”
“给朕回东宫反省十天,这期间没有朕的宣召,不得出东宫一步!”
“是!”
唐捷知道此时再谈论此时已经不妥,他来的目的就是让明帝知道,他已经没有选择的权利了,因为自己已经帮他站好了队。
因此,至于能不能帮韩君衍就看明帝的心思了,最起码,长青国已经和韩君临交恶,明帝就算不帮韩君衍,也不会再帮韩君临了。
唐捷躬了躬身,恭顺的准备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