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搜索.{\一♂六♂八♂看♂书\}:可以快速找到你看的文
一场标准的球比赛,开始之前双方球员需要扔硬币挑边,接着进行大约十分钟的练球热身。.当然,作为单位举办的业余比赛,自然就没有那么多的讲究。 老王随意选了一边,早早就在底线上开始做蹲起运动,时不时还拉一拉筋。潘西齐自然就走向了另一边,他也不做什么热身,只是握着球拍静静的看着老王。 单位租的室内球馆有两块场地,他们这场比赛与2号选手那场同时开打。另外一场的两位选手运气似乎远不及老王那样好,早早就抽到了实力很强的对手,再加上两人平时互有胜负,比赛悬念更大,因此倒吸引了大半的观众。至于哪来的观众,自然就是那些还没有上场比赛的选手。 相对的,潘西齐这边就显得没那么热闹了,只有半的人站在场边。而且,看他们大部分注意力放在老王身上,似乎早就认定老王能够晋级下一轮,把老王视为自己的潜在对手了。 老王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毕竟之前与潘西齐打过几次球,他凭借熟练的底线以及一手诡异的球,每次都让对手无可奈何。潘西齐虽然耐力不错,球的黏性也很强,但经验还是不够老道,不是他的对手。 对于这个首轮对手,老王十分满意。潘西齐既不算菜鸟,却也绝对赢不了他。这样的比赛对于他适应比赛节奏,调动状态十分有利。他已经计划好了,一会的比赛,在保证底线占优的情况下,适当的多放些球,为接下来迎战更强的对手做准备。 由单位同事临时兼职的裁判看双方都准备好了,便示意可以开始练球。练球主要是进行球对拉,好让比赛选手适应场地以及球感。当然,对于有些水平一般的选手,就是这短短十个回合的相持球也不一定能顺利完成。这些便是俗称的炮灰型选手了。 潘西齐与老王自然不属于这样的选手,练球中的相持对他们来还是很轻松的。毕竟双方既不打大角度,也不加力度,相当于和平球。以他们的水平,一个相持球往往能坚持到二十个回合以上。 两人很快开始了练球,潘西齐这时只使出了八分之一的力度进行回球。.这个力度用于相持很合适,既能保证基本的球速,又让对手回球非常舒服。要是像打大魏那样六分之一的力道,老王一定会觉得自己上来就全力进攻,是对他的一种挑衅。 双方都将线路控制的很平稳,推送的位置不深也不浅,在正手位附近,相当于几乎不用脚步移动就能进行多回合击球。这种练球充分反应了球员的基本功,球高手能在你相持几个回合后就大概看出你的球龄、力量、风格、弱点等等。 双方极其稳定的相持球引起了现场观众的喝彩,毕竟在单位举办的球比赛中,到处充斥着那种还没练几个月就上场参赛,连底线相持球都打不了几回合的选手,他们的练球往往没几拍就失误了,远远达不到今这样的水平。 很快十个回合就到了,裁判似乎也看的很投入,竟然忘了喊停,待到接近二十个回合的时候才回过神来,赶忙让双方停下来,准备开始正式比赛。 老王五十岁左右,由于常年打球,身体素质很好,耐力也相当棒。这样的长回合他在平时的练球中也经常能打出来,但第一次在正式比赛中表演出来,心里还是颇为得意,觉得露了一把脸。顺带着对潘西齐的球水平也高看了一眼,觉得这子底子还是很扎实的。 那边,潘西齐看着却不像老王这样得意。在他心里,早就把那个偷懒的裁判怒骂了几十遍。要知道,以八分之一的力度打十个回合已经让他度日如年,活生生又多打了十个回合简直是丧心病狂啊。 其实,要求一个人用自己八分之一的力量去稳定的做一件事,其难度根本不亚于用全力,甚至要大得多。因为,这意味着你对力量的掌控要达到变态的精准与稳定,力度稍一变化便会造成巨大损失。就好比让人带着铁手套去剥生鸡蛋的壳,还要求保持完整的鸡蛋膜不破裂。 然而最让潘西齐痛苦的还不是力度的掌握,而是球速。慢!实在是太慢了!要不是这是在比赛,潘西齐恨不得又把手机掏出来继续看了。那种等待的无聊,眼睁睁看着超慢速球却不能加速的束缚,让他就像被人挠脚底板却不能笑,那叫一个憋屈啊! 现场自然没有人能够猜到潘西齐现在的真实情绪,他毫无波澜的表情让大家以为这又是一位不善于表达自己的青年。 “比赛只打一盘,先到六局者获胜。若出现6:6的比分,将进行抢七争夺。现在,由老王率先发球。” 裁判宣布完毕,潘西齐开始了他变身之后的第一场球比赛。 第一局由老王率先发球。他先在地上拍了几下球,接着将球高高抛起,同时身体展成反弓形。随着球升到最高点开始下落,他手臂带动球拍用力砸向球身,将球发了出去。 老王这个发球就是球运动的标准发球,上手发球,也叫高抛式发球,是每个高水平球运动员必备的一项技能。当然不是老王的发球动作标准,作为业余爱好者他这个动作变形严重,发力位置也不对,在专业选手眼里,也就是把球发过去而已。 但对于业余选手来,这个发球也不算差了。毕竟大把大把的人还像之前的潘西齐和大魏一样,完全无法保证上手发球的成功率,只能使用下手发球。 “砰”的一身脆响,老王的球从高处快速砸向潘西齐的发球区,速度至少是下手发球的两倍以上。对于之前的潘西齐,这样的发球算是很有威胁了。因为上手发球的速度与旋转可不是下手发球能比的,平时打球不太接触的选手很容易在接发球上就发生失误。 之前和老王练球,老王和他都是用下手发球,偶尔发出几个上手球,他就有些招架不住了。现在一上来就发上手球,就是要给潘西齐一个下马威了。 “第一个球就发上手球,看来是不想让我好过啊。既然这样,我也就不留什么情面了。”潘西齐从这个球中猜到了老王的心思,马上也做出了自己的回应。 在老王发出球的瞬间,他便判断出了这个球的各项数据。“80公里时速,弱侧旋,外角。”接着双脚微微向右侧一跳步,早早等在了球的落点后边。 大半后,球带着比大魏回球快那么有限一点点的速度分毫不差的砸在了潘西齐判断的落点上,接着反弹而起,想要从潘西齐身边溜走。没想到,还没弹过潘西齐胯部的高度,一把标志性黄黑相间的百宝力球拍便完全罩住了它。 只见潘西齐持拍横亘在球飞往后场的线路之上,球越飞越近,他却没有进行引拍动作。 “难道是球速太快,他已经来不及引拍了?”现场有些观众脑中冒出了这个想法。 要知道,在球的击打过程中,无论你用正手还是反手,击球之前都要将球拍拍面先移动至身体后部合适的距离与高度。待要击球时,通过腰部的转动,大臂带动臂将球拍击向球,这样,你身体的力量才能有效的传导到球上,使其飞回到对面场地。而这个移动球拍的过程就被称之为引拍。 球训练中,不引拍就回球是被教练严厉禁止的,专业运动员基本都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因为没有事先引拍,击球时你根本无法借助身体的力量将球有威胁的回到对方场地,这时你的回球充其量只能称之为反弹球,回球的质量惨不忍睹,下一拍基本就会被对方一击制胜了。 正式比赛中,选手由于对方球速过快或者与球的距离太远,没有时间完成引拍,通常会选择将球拍放置在球的飞行线路之上,将球磕挡回去,为自己的下一拍击球创造机会。当然,这种是属于逼不得已的选择,明场面完全落于下风了。 因此,看潘西齐这个动作,大家下意识以为他时间不够,想要选择磕挡。可是明明他很早就移动到位了,怎么还会来不及呢? 正当大家看的满头雾水的时候,潘西齐完成了他的回球。 只见他正手握拍,在球接触球拍的一瞬间,手腕一抖,拍面沿着球侧旋的反方向摩擦球。 老王发球时施加在球上那微弱的侧旋立马不见了,有那么一瞬间,球静止的停在了球拍上。千分之几秒后,潘西齐施加在球上的反侧旋瞬间爆发了出来。球像是一个超高速旋转的陀螺,离开潘西齐的球拍,向老王的场地飞去。 “原来是削球!” “快看,球好像飞的有些低,不好,要下了!” 场下观众声议论着。 这时老王也早已发现了潘西齐居然选择用削球来回他的发球,心里不禁一阵冷笑。对付不稳定的选手,削球是个不错的选择。可是他自认基本功扎实,球路也算丰富,对于处理削球还是很有信心。起码,对方使出削球,在速度和力量上已经是一种妥协了,只是想用旋转来干扰他。接下来,他将展示一下自己处理削球的能力,让潘西齐后悔刚才的选择。 刹那间,老王移动脚步,跑向自己预判的来球落点。由于潘西齐回球的力量和速度都不够,按照老王的判断,最多也就落在发球区的后边线上。这里已经算是场地中央了,一旦被他抓到来球,他有无数种方法打空挡得分。 可是,没跑几步,他便发现有些不对劲。 “来球高度太低了,很难过,对,下球!”老王得出了自己的判断,别停了下来。 原来球被潘西齐施加强劲旋转之后,一直以较慢的速度飞向对面。这里的慢是真的慢,并非潘西齐感觉的慢,因为在他眼里,这个球简直是一点点挪向对方场地。慢的同时,高度似乎也有些不足,很大可能性过不了球。 球带着“嗡嗡”的旋转声终于飞到了球前,看样子球的下端马上就要碰到带,从而被阻挡而跌落在潘西齐这边的场地。然而,随着球离带越来越近,众人突然发现,这个球的高度似乎将将能够通过带。应该这个高度是过的最低高度了。 果然,下一刻,球下端在离带几毫米的高度擦过了球,来到了老王这边的场地。 过之后,球似乎用尽了全部前进的力量,紧贴着球,开始做自由落体。很快,一声轻轻的球落地声传入众人耳中。就在大家以为尘埃落定之时,落地反弹起的球突然如同被人点上了火箭助推器一般,快速朝背向老王的方向飞去。然而由于实在是离球太近了,球一头撞进了球的怀抱,最终滚落到一旁。 随着球的落地,全场都愣住了,观众似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眼中看到的一切。 作为当事人,老王更是石化在了现场。他直勾勾的看着那颗躺在地上的球,一脸的不可思议。若是离的近点,还能隐隐约约听到他嘴里嘟囔着:“靠!有这么放球的吗?”
最新章节前往
【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