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如此平凡(第2页)
后来每当在公交车上遇见这位老英雄,看着他布满岁月爬痕的侧影,我那会百思不得其解:这位国家的功臣,怎么会愿意到我们这山高皇帝远的小地方,低调平凡地度过余生?
关于这座小城,出过的英雄豪杰,在我的脑海里掰手指头,也数不出多少个人来。最能让小城的人民同庆的事情,莫过于就是高考时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小城出过最牛的考生,是古代和全国状元一起参加过殿试的人。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要说在这里我亲眼所见的“抗争史”,非城管和菜贩莫属了。
每次经过早餐店买面包的路上,都会看到阿婆们随便占用机动车道,拿凳子坐下开始摆摊卖菜。一切准备就绪,这时城管就会过来好声好气地劝她们离开,说这影响街容。跟新闻上报道城管暴力执法的地方比起来,这里很很和谐。商贩们都口头上配合说好,并收拾着。但只要城管一转身,商贩立刻把东西移会原地,继续摆着。屡劝屡败后,戴眼镜的城管,仰头呼了一口气,脸红的像一个红烧狮子头。我咬了一口面包,这着实有种秀才遇到兵的既视感,投给他一个辛苦了的眼神予以宽慰,爱莫能助,速速离去。
我们的小城,是如此普通,与大城市比没有超高层摩天高楼,没有璀璨的霓虹灯秀,没有四通八达交通枢纽可以让高速列车驶过。
如果他愿意,应该可以去更繁华的地方。
当时看着老英雄的背影有一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沧桑感觉,他会很思念自己在远方的亲人吧。
长大后,再想起老英雄拄着拐杖,一步一步坚定走路的样子。我在书卷上找到了他愿意跨越空间的距离,来到这个小地方最确切的答案:“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个小城在地图上看离曾经的战场很远。
经历过战争的人,在他心里应该没有什么是比世界和平更重要的了吧。
那战火纷飞、枪林弹雨的战场,有诗人这样描述:“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战争的残酷,“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战场内,处于交战状态的人,每天都不得安然的戒备着,以防敌人的突袭;物资匮乏的情况下,战士们穿着单薄的衣物,耐着饥渴,熬过寒冬,肢体冻成红肿,也不能松懈对敌人防备;热天不小心还可能被鼠疫所感染,但只能躺在地道里,和死神进行顽强的抗争,听天由命。
物移流年,怒发冲冠为护国的壮年,历经风雨变成了两鬓斑白的老人。
每天睡去,心无忧惧;每天醒来,安然无恙,打开窗帘,迎接熹微的朝阳,丝丝缕缕的空气都带有薰衣草般的清甜,让人心安。还去想什么终会化作尘土的功名?
老英雄对名利是如此的淡然。他就像白天的日光,一直都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既不张扬,也不隐藏,而人们却会很自觉的忽略它的存在。因为他是如此的低调。
老英雄的余生,选择平凡地生活是源于内心的宁静。走在足下的土地上,自在地望云卷云舒;从容地赏花开,看花落;山河湖泊,一草一木皆是自然最好的赠予。
驶过的车停下,老人的目的地:择一小城,安一个家,平凡生活,知足常乐。
再回首,一个老人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拿着大塑料袋,在路口等公交车的样子。就像在告诉我说:
繁星之所以璀璨,并不是为了耀眼给人们看,不信,你瞧,在城市灯火辉煌的夜里,你可曾寻到在天空中闪烁着的群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