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书生

字:
关灯 护眼
醉书生 > 我真的是一个老实人 > 第七十四章

第七十四章(第2页)

    有谁的脑袋里能一直记住这么多知识呢,根本就不现实,也许会有奇迹发生,但是那些都不属于李煦。

    这让李煦有段时间非常的忧伤,自己其实就是个非常普通的人,现在其实已经很好了,没有像李世明那样的家室,但是通过李煦的努力还是有了一定的样子。

    李煦觉得自己也是奇怪,也许真的有命运这种东西吧,不然的话李煦觉得自己早就应该死了八百回了。

    李煦有时候想想历史上那些开国之君,没有一个不是险死还生的,但是就是死不了,然后就建立了一个个强大的国家。

    但是这样的草莽英雄实在是太少,李煦觉得自己家的***算一个,明朝的朱元璋算一个,剩下的人只有祖龙了。

    祖龙这个人怎么说呢,李煦只是觉得祖龙功在千秋,其他的不好评判,在怎么说祖龙的功绩不能否认。

    李秀其实就喜欢这三个人,所以做起事来免不了模仿三位伟人的行事。

    所以李煦就成了一个矛盾的综合体,有时候善良的掉眼泪,有时候凶恶的六亲不认。

    李煦觉得作为一个普通人自己已经是尽力了,所以剩下的就交给后来人,大不了把自己的所有言语编制成祖训,严令不得更改。

    李煦现在做的更像是一个大杂烩,里面什么都有,但是都有些那么欠缺,所以李煦有些郁闷,在政令不完善的时候,李煦就会甩锅。

    这是李煦常用的手法,虽然政令不完善,那么就让自己的官员去补齐了,不然的话不说白养他们了吗。

    李煦就是明白这一点所以就一直在怎么干,每次的大会议,李煦都只是抛出一个想法,一开始是众人讨论,最后是众人完善。

    李煦只是管往出想一下,剩下的就不管了,所以常常将官员们折磨的欲仙欲死,李煦每次都会甩锅成功,这次也没有例外。

    议事厅里的众人听到李煦的摊丁入亩后,想法各异,有的直接就出来拒绝了,觉得这会伤害到大家的利益得不偿失。

    这个人被李煦直接就斥责,然后驳回了他的建议,李煦不得不又说了一堆大道理,明国不只是李煦的明国是大家的民国,也是百姓的明国。

    李煦觉得明组织虽然给了自己很大的助力,可是里面很多的人想法还是很陈旧,没有一点开拓精神。

    这让李煦很是失望,没有开拓精神的组织他是不完善的,最终会消失于历史长河,所以李煦决定大力的发展教育。

    只要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好了,那么未来一定会是有希望的,在穷不能穷教育。

    李煦忽然发现自己以前的想法有些错误了,虽然民生经济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就是教育。

    李煦有些豁然开朗的感觉,如果一个皇帝要传播自己的思想那么一定是很容易的,因为自古以来上有所好,那么下面就一定就会学习并其投其所好。

    每一个朝代都是如此,所以李煦觉得哪怕是最近的明国最后被别的国家灭掉了也无所谓,只要思想的种子传达下去,那么总有一天就会生根发芽。

    所以李煦又找到了一条路径,这就是教育,李煦觉得自己应该在皇宫里面进行写书,不论是怎么初级的东西,只要写下来传播出去。

    以古老的华夏人民智慧,总有一天会将其发扬光大,所以李煦现在忽然就有些迫不及待的感觉。

    但是现在议事厅里面众多大臣还在讨论摊丁入亩的事情,李煦只能暂且忍耐,过了三四个时辰之后,众人的讨论开始接近尾声。

    李煦直接问出了自己的疑问,“大家讨论的如何了?快快说说你们的决定?”

    这是后戏志强作为百官之首直接起身说道:“陛下,根据我们讨论,摊丁入亩确实是难得的国策,只要这个政策能维护好,那么咱们的粮食估计永远都不会担心。”

    李煦知道戏志强说的就说道中肯之言,因为这个计策在清朝已经是证实了的,一直到了后期也是挺好的政策。

    要不是大清帝国实在是短视,最后官员贪腐’成分,而且各种税收多如牛毛,那么这个国家估计是不会缺少财富的。

    虽然清朝实际上算不上盛世,但是人家就是运气好,赶上了天气好,也赶上了高产物种进入了的时候。

    不然大清朝也不会有四万万之人口,李煦觉得自己不用四万万人口那么多,自己只要有个一万万就够了。

    就这一万万人口估计也是全球第一了,华夏历来都是人多的典范,虽然古代的人口实在是没有多少。

    遥远的欧洲每次打仗只要能有个万数那就是了不得的大型战争了,但是华夏打仗都是一动就是几十万。

    新朝的人口为历来朝代之最,大约有个六七千万人口之多,但是大战之后立刻锐减到了不足三千万,所以每次华夏朝代的动荡,真的是消耗华夏的精气神。

    李煦其实最讨厌这样的事情了,李煦也不想有新朝的战乱发生,但是杨广实在是没法说,而且李煦刚刚穿越就已经成了个反贼。

    想要帮助杨广都有些有心无力,李煦真的不明白杨广的猪脑袋是怎么想的,高句丽这个弹丸小国,杨广动用了一百多万的军队,居然打输了,真的是操蛋。

    李煦记得李世明也打过高句丽这个国家,好像是李世明亲自带上军队直接攻打的,只是待了自愿去打高句丽的军队。

    所有人加起来也没有五万人,一直攻打到了高句丽的平壤之城,只是后来天寒地冻又久攻不下,这才无奈撤军。

    但是李世明这时候已经将高句丽打的残破不堪了,俘虏居多所获颇丰,直到后来李治直接就把高句丽给从地图上给抹去了。

    这就是真实的高句丽之战,说实话唐初的时候,直到李治那会儿,唐朝一直都不如新朝强大,因为实在是没有办法进行对比。

    能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的人,不得不说真是个天才,李煦是真的佩服杨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挚爱豪门小妻子 冷少的密爱:宝贝,专心点 都市无敌战兵(秦峰慕容萱萱) 婚前试爱:坏坏老公太霸道 我无敌后成了反派 网王之最强装逼系统 论皇后的养成 请问夫君你哪位 逍遥小天师 我有一座小酒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