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李煦一直以来有意的保存实力,也有意的不想过早的参与争霸天下,可是李煦突然的发现,自己其实现在已经有了资本。
而且资本还不小简直就能是碾压般的存在,因为按照道理来说,现在中原附近的地盘上,最为强大的肯定是突厥人。
可是明国既然能轻松消灭掉突厥人吗,那么这个天下还有谁能阻挡李煦吗。
李煦觉得这不可能,就算是孙武重生也阻止不了自己了,因为这是堂堂正正的实力碾压,没有任何阴谋诡计。
就是纯粹的实力太强,孙武的计谋在厉害,兵发在厉害,但是他能改变大势吗,明显的不可能。
李煦忽然发现自己其实用不着什么招贤榜,自己完全可以直接出兵占领任何地方,然后直接开始自己的统一大业。
李煦觉得只要自己能统一了全国,那么到时候以自己统一国家的威望以及绝对的控制力度,就算有人想叛乱,也做不到。
到时候想发布什么命令直接就会出台,谁要是想反对直接就清理掉,但是李煦的命令百姓们肯定会支持。
所以李煦觉得自己应该是赢定了,一开始就注定了自己是最大赢家,因为在这个时空,在这个时代没有哪一个君王会像自己这样的真心关心百姓。
虽然李煦的这个身体是出于富贵人家,可是李煦的本质是个老实人,是个小老百姓,所以李煦向着百姓正常。
李煦知道李世明说过一句话,那就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但是李世明指的就是劳苦大众吗?
李煦觉得未必真的是因为古代的天下治理要依靠又学识的人,也就是读书人,新朝更进一步的管理之下,出现了科举这一制度。
但是现在科举制度还不是很完善,所以大多数的人才其实还是在豪门大族,真正的寒门之弟都少,更不要说全天下最多的苦哈哈了。
但是这个民与水到底指的是谁,还不是那些读书人说了算,要是有个清洁正义的人,那么这个是好官,可是他们也不会真正的关注那些苦哈哈们。
因为即使在清廉正直的官员,都会有所顾虑,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既得利益者,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为什么要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国家没有了大不了换一个,皇帝没有了大不了换一个,但是世家与门阀会永远存在,所以他们不会在乎。
就算是在清廉的官员也一样,因为清廉的官员本身也是这个体系的一份子,但是李煦现在想做的想摧毁这个体系,然后将所有的好处交给真正的劳苦大众。
所以天下的既得富贵者不会同意,那么这场战争就有的打,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李煦现在觉得自己一定得这样做,因为只有这样做下去,只要成功了,那么好处无疑是很多的。
首先明国肯定是最为稳定的国家了,没有人在会起兵作乱,因为苦哈哈们可以吃饱饭,所以野心家没有了作乱的基础。
因为他们招募不到士兵,没有士兵有钱也不动用,这简直就是釜底抽薪之计,直接就将世家阀门的根基给抽调了。
所以为了争夺百姓们的控制权,李煦必须要发动这场战争,只要赢了那么李煦就赚大可,就算是输了,李煦也彻底的会点起燎原之火。
‘因为李煦带头在东北这块土地上已经开始了新的政策施行,体验到好处的人们,怎么会将好处在让给那些世家门阀。
所以李煦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成功性是很大的。
其实李煦非常的佩服朱元璋,老朱也是真的知道百姓疾苦之人,因为老朱就是个农民,就是个苦哈哈出身。
可是老朱实在是缺乏见识,自以为很有效的手段却最后都没有起到作用,这就是老朱的传人没有选好。
即使后来在出现什么好的皇帝已经不管用了,因为现在天下不归皇帝管了,天下现在就是读书人的天下。
以万历皇帝的能耐都没有什么用,估计这世上不会在有比这个人更加厉害的了。
李煦不是在猜测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虽然很没有道理,但是这就是事实。
读书人虽然好,但是读书人当官以后会变质是一定的,所以李煦才想要培养自己的人才。
李煦觉得人才其实很简单,只要会动脑子,肯动脑子,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动手解决事情。
在就是能人一些自救好了,剩下的完全可以让老百姓给出意见,只要百姓们觉得有好处,那么直接施行就可以了。
李煦在东北就是这么干的,效果还是挺不错的,收到了一定的反馈,但是这样的用惯模式之下,那么学那些经文就没有用了。
李煦觉得华夏的文化传承是不能丢的,所以明国现在授课都是在教经学,但是也有李煦自己编写的三字经与百家姓,还有千字文。
李煦会让来的学生们学习经学,但是不会让学生们照着经学去当官,想要做官唯一的方法就是去实践。
只要是在实习的时候真实的帮助过百姓,并且得到了百姓的认可,这才会让明国的读书人当官。
当然了明国的官员其实福利待遇是挺好的,所以明国凡是在学校里学习的都想出去当个官员,哪怕是实习的也好。
李煦现在虽然大量的缺人,但是李煦一直保持着宁缺毋滥说的原则,不是什么人都会直接受官的。
除开一直与李煦打天下的元老外,剩下的官员要么就有着特殊才能,要么就很是听从李煦的命令。
所以在明国当官同样不好做,因为明国有着锦衣卫在监察百官,这是锦衣卫第一次在百官面前亮相。
所以百官们不敢在进行贪污,因为抓到看了就直接杀掉了,李煦没有朱元璋那样的变态爱好,直接剥贪官的皮囊。
但是李煦也不会手软,因为明国现在本来就缺钱,要是谁敢伸手的话,那么不论是谁李煦杀的都毫不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