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蛋作为一个锦衣卫指挥使还是合格的,很快就查明了古稀老人为什么会有献酒的举动,李煦猜测的没有错误。
古稀老人其实是好心,因为老人活了这么大的岁数,第一次遇见这样对待百姓的好陛下,所以才会有着激动的举措。
但是献酒这个举动完全是本家的侄子鼓动的,本来老人没有想到这一茬,是老人的侄子前前后后的忙碌了许久才安排好老人的。
所以献给李煦的酒水真的有问题,至于这个幕后主事的人实在是查不出来,不是狗蛋不给力,是因为幕后之人实在是过于小心。
在狗蛋查到老人侄子的时候,老人的侄子已经死亡了,线索已经断掉了,而杀掉老人侄子的只是一个杀手。
是被别人雇佣杀人,完全不知道什么消息,所以现在消息已经完全封闭了,狗蛋虽然沮丧,可是知道李煦肯定在等着后续的消息,所以第一时间就来汇报了。
李煦觉得自己小心谨慎是对的,这年月有很多的奇怪死法,只要有人惦记你,那么难免会中招。
只有千日杀贼的,哪里有千日防贼的,在继续的防范下去总有一天会有破绽的,因为人毕竟不是机器,总会有松懈的时候。
但是既然出现了敌人,那么只要你敢于松懈,敌人肯定会直接扑出来狠狠咬你一口,最起码也的让你伤筋动骨。
李煦知道这一点,但是却非常的难办,因为没有线索,最最可怕的是这个世界几乎举世皆敌。
李煦觉得自己的敌人实在是太多了,简直是多不胜数,估计想要自己性命的人,能绕突厥好几圈。
所以李煦觉得自己不能坐以待毙,不然的话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稀里糊涂的死掉了,这样的死亡方式李煦是不接受的。
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益的死亡,李煦觉得自己只要活着那么这个世界的百姓肯定能过上好日子。
虽然这会让很多的既得利益者仇视,不过李煦觉得非常的值得,因为这是长治久安的基础。
李煦没有责怪狗蛋的办事不利,毕竟李煦不是真的昏君,不会无故的迁怒别人,最起码李煦认为自己很讲道理。
所以李煦让狗蛋继续跟进这件事情就成了,不招人嫉是庸才,李煦觉得作为一个国家的皇帝。,不经历个十七八次刺杀,那都不能算是千古一帝。
看看历史上最为牛逼的皇帝,哪个不是被刺客杀了好几回的,所以李煦觉得刺客并不可怕。
刺客直接用各种方式来刺杀自己,这就证明了,自己的政策确实是有效的,符合明国这个时候的民政。
所以百姓肯定会拥护明国,虽然那些被剥夺了利益的人们会仇视自己,不过李煦觉得这也并不是没有办法。
所谓有钱大家一起赚吗,李煦觉得光靠着一个安利号肯定不能支持起明国的繁荣,所以李煦决定带着明国的大商人们好好发一笔钱财。
只有明国的百姓们稳定了,商人们稳定了,读书人稳定了,工匠们稳定了,那么明国的天命之治为期就不远了。
李煦其实心里有些猜测,估计就是那些被自己狠狠收拾过的豪门们出的手,可是这种事情没有证据是不能乱说的。
李煦既然制定出台了明国的律法,当然要当先遵守,准不能带头犯法吧,那样的话明国之律法会失去威严。
法律连皇家都不遵守,指望民众们遵守什么呢,所以李煦的明国律法里有着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条款。
‘而且这个不是一句空话,最早跟随李煦骑兵的库莫奚千夫长们,现在都是明国的勋贵之家,但是他们犯法一样会被处死,没有情面。
这样的例子在明国这里简直是比比皆是,所以现在明国的百姓们很是信服明国律法,现在明国的几层读书人都在实际接触百姓。
所以新京为官的官员们,实在是不敢阳奉阴违,因为李煦的命令只要是没有下到村里面,那么基层的读书人直接就’会给李煦上奏。
这是李煦给予自己首先培养起来的读书人的特权,这第一批人,李煦很是看重,收了这帮读书人。
他们有个名号叫做天子门生,虽然都是些虚名。可是人人都乐的找不到北,因为这样的好处实在是显而易见。
做了天子门生的读书人简直就是简在帝心,以后的官途肯定会畅通,未来一片光明,这几乎是板上打钉的事情。
李煦本来也就想这样做,因为这会让第一批在明国学校毕业的读书人直接私心踏地,为了守护李煦的新政鞠躬尽瘁。
李煦也不光是只给这些读书人打鸡血,该给的好处都给过了,所以现在明国乡村里的读书人都乐不可支。
李煦觉得这样就挺好的,因为以前皇权不下乡,所以百姓们大多数都会被宗族控制或者是被乡绅控制,最次的也是被地主控制。
这就让百姓们感受不到国家的威严,有时候有好的政策都会被这帮既得利益者给隐瞒下来,因为利益巨大,所以牵连深广。
所以最后就成了积重难返的毒瘤,一个个的趴在国家的身体上吸血,然后总有一天,国家撑不住了,百姓们活不下去了。
于是新的改朝换代开始了,李煦在议事厅的大殿之上头一回将这样的话语讲出,然后直接就昭告明国的天下。
语气非常的坚决,一点的情面余地都没有留下,于是明国的商人们、豪族们,有的就直接跑掉了,回去了中原。
李煦知道这样做会损失很多人,可是现在没有办法,李煦觉得宁可少一点骨干,但是也不能往国家里面掺沙子。
走掉的商人豪族肯定是与明国一直在作对的人家,所以走多少李煦都不可惜,不在乎。
因为接下里的事情才是李煦的重头戏,为了达成天命之治的成就,李煦觉得是时候安慰那些明国的商人们了。
不然的话商人们恐怕会人心浮动,这样做的话对于明国其实没有什么好处,所以李煦直接就抛出了银行这样的大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