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第2页)
可是李煦好歹也是九年义务教育毕业,所以多多少少的记得些现代知识,所以李煦自从灭掉突厥以后一直在编写自己的书。
虽然著书立说是大儒们才会做的事情,不过李煦根本不在乎,明国的学堂里教授的都是实用之学,虽然儒学也教但是不是作为重点教、
李煦要求学堂里面都贴上了这样的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所以李煦要求每个学堂都必须教授实用之学。
明国由于没有特别厉害的学问大家,所以李煦的做法几乎没有人繁多,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学堂里面所学习的东西都是关于民生的。
因为别的学问实在是教不了,明国面临着老师的短缺,虽然以前李煦靠着抢人与诱骗等方式没少往明国弄人。
可是这个时代的读书人都只是会之乎者也,顶多厉害的读书人也就是文武皆备,对于实用的学问实际上没有研究。
这样的结果让李煦很是头疼,最后李煦没有办法的情况下直接让他们教授明国世明,适龄之人儒学与识字。
但是到了三年之后,李煦就找来了各行各业的顶尖人物,直接让商人教学生经商,让会算数的人教授算学。
所以现在的明国真的是百花齐放,各行各业都有着明国的毕业生,这些明国的毕业生当上了明国的官员后。
商人们不敢在偷奸耍滑,百姓们知道了怎么更好的种地,当然了这一切的东西,都是这些毕业生自己研究的与李煦没有关系。
‘李煦只不过是提点了一下方向而已,对于明国的工部李煦也是这样做的,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士来做。‘
李煦很早就知道这一点的,现在当然也不例外,不过明国的工部与明国的毕业生老是给李煦惊喜。
说实话有的发明其实在古代完全可以实现,所缺少的只不过是灵机一动罢了,但是李煦什么东西没见过。
‘所以这灵机一动的事情完全李煦代劳了,在不惜金钱成本的攻势下,明国很是取得了一番的成就。
最为主要的就是黑火药也被制作出来了,李煦对于火药其实完全的不懂,不过火药制作的顺口溜还是知道的。
李煦习惯性的告诉了工部顺口溜然后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就是工部在加班加点的试验了,没有想到最后居然真的能做出来。
所以李煦觉得古人的研究智慧其实很厉害,只不过是儒学这东西将很多人的思维给局限住了,至从遇到自己这样见多广闻的人。
那么经过一番火花碰撞之后,出现一些伟大的发明显得很是正常,所以李煦现在真的是得意非凡啊
因为经过这么长时间的休养生息,李煦觉得自己是时候开始攻打’中原了,因为只有自己灭掉了中原各国,明国才会在这个世界上发出夺目的光彩。
然后凡是阳光所照耀的地方,都是明国的领土,这句话才会实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