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还要从七年前说起。
那年陆渊刚满十九,年轻气盛,意气风发。
他是金陵城中最负盛名的美男子,也是声名显赫的国公府幼子,而且他自小便独得皇上青睐,随太子在宫中受教七年,是太子和世子多年的好朋友,身份和地位都高人一等。
除此之外,陆渊还拥有一样所有贵族子弟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那就是军功。
十七岁那年,他曾苦求祖父上书给皇上,替自己在军营里谋求一个职位,虽然此事遭到了父亲陆君然的极力反对,但最后陆渊还是以普通兵士的身份随镇北大将军赵濂一同赶赴北境,削剿彦昭王。
对于普通人来说,从军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并不算什么,可在贵族子弟中却很少见。
大宁朝建立后,皇上致力于开通商市,农耕民休,金陵的士族子弟向来以就任朝廷的文官为荣,像这种带兵打仗的事一般都交由寒门子弟去做。
毕竟打仗有危险,说不定哪天就战死沙场,连尸体都找不回来,金陵城中,但凡有点地位的父母都不愿自己的孩子去送死。
况且北境荒寒,来这里打仗就必须吃得了苦,受得了寂寞,而贵族子弟生来骄奢,一般难堪大任。
所以朝中大臣一向对武将很是不屑,选派将领时也都从寒门子弟中挑选,日子一长,从军便成了寒门子弟入仕的唯一途径。
可陆渊偏偏是个异类。
他非常崇敬自己的祖父陆昭,而陆昭就是武将出身,从小便听惯祖父讲那些军营里的故事,陆渊一直对武将心存好感。
如今有机会随赵濂去北伐,他又岂能错过?
可当那些所谓的贵族子弟得知国公府幼子要去北境这个消息时都不禁暗自冷笑,他们并不看好陆渊的前途。
不过太子和世子却很羡慕。
一统北境是开国皇帝顾胤的心病,多年来一直困扰着他,如今既然下决心北伐,一旦事成,不仅带兵的将领可以荣光百倍,就连跟着的甲兵也会光宗耀祖。